滑膜炎为何总是治不好只因做了其他疾病的

时间:2021-5-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被诊断为滑膜炎后,听医生说这病不严重,好治。但患者总感觉自己的病情反反复复治不断根,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确实是单纯的滑膜炎的确很好治,只需对症消除炎症、积液等就可以了。但事实上并非这么简单……

临床中有很多疾病都会损伤滑膜,如骨坏死、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筋膜炎等,其症状都表现为关节肿痛,滑膜出现炎症,于是滑膜炎就当了别的疾病的“背锅侠”。病根没找到,治疗自然会走弯路,只有把导致滑膜反复发炎的根源问题彻底解决才能让病情不反复。

下面我们来全面认识一下滑膜炎吧……

滑膜是关节囊的内层结构,为一层薄而柔润的结缔组织膜,可分泌滑液润滑关节,还能为关节软骨、半月板提供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

而当滑膜受到炎症刺激时,关节液的产生和吸收动态平衡会被打破,关节液的产生大于吸收,便会出现积水,产生疼痛。其主要表现为:关节充血肿胀、疼痛、渗出增多、关节积液等。

正常的关节和滑膜炎的关节对比

与其说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不如说它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表现。因为任何原因导致的滑膜炎性症状都可以称为滑膜炎,如:关节感染(化脓性、结核性)、创伤(扭伤、剧烈撞击、骨折、手术创伤等)、免疫(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痛风、出血(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血友病性滑膜炎)等;另外,肥胖、长期劳动量、运动量过大等原因,使滑膜发生炎症、充血,产生大量积液,淋巴循环受到阻碍,引发滑膜炎症。

如果没有找到导致滑膜炎的根本病因,滑膜炎就成了别的疾病的挡箭牌。它容易被“查出”,但确难以“诊断”出病根,就像下面这位患者:

男性,31岁,患者在一年前出现左侧大腿根疼痛,医院就诊,行腰部磁共振检查发现

▲4-5腰椎间盘有突出▲磁共振上看关节内大量积液(黄色箭头所示),此外,内收肌也可见高信号(红色箭头所示)。

第一次就诊,诊断为:1、腰椎间盘4-5突出症2、髋关节滑膜炎

于是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滑膜炎治疗后感觉痛疼有所减轻,5个月后再次出现左侧大腿外侧、大腿根内侧疼痛,医院就诊。

当地医生结合以前的骨片第二次诊断为:1、腰椎间盘突出2、滑膜炎3、腰背部筋膜炎。

于是又按腰椎间盘突出+滑膜炎+筋膜炎治疗了2月。这回患者症状不但没缓解,病情继续发展,年底时出现左下肢跛行,到我院寻求帮助。

医生根据患者以往病例报告分析:患者出现跛行很有可能合并髋关节问题,又做了骨盆平片:

▲从片子上来看:骨盆倾斜(黄色线头标识)、双侧髋关节包容欠佳(红色虚线及红色箭头所示)、双侧骶髂关节密度不均,关节间隙似乎不等(黄色箭头所示)。

再仔细观察患者的磁共振检查,有两个层面包含了骶髂关节

▲果然有问题,如黄色箭头所示:双侧骶髂关节面骨髓水肿,此种情况,在正常女性多与怀孕、分娩有关,若无孕产史,或者男性,一般首先考虑风湿强脊炎等免疫性疾病。这个患者为男性所以免疫性疾病可能性极大。

同时再看一下这个病人以往的化验单:

▲各项指标显示无风湿、化脓性感染,各种免疫类检查也没有,更缺少了一张强脊炎的化验!

于是又进一步为他做了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

▲强脊炎特异性指标HLA-B27结果明显偏高

终于找到病根了,结合临床、影像、各项化验指标,诊断基本明确:1.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临界性)2.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滑膜炎。

找到病因就能根源有效彻底治疗了。

这个病人查找病根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医院误诊了,只能说是漏诊。滑膜炎本身很好发现,患者第一次就诊医生就根据他的症状描述结合骨片检查确诊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疾病引发的滑膜发炎”就经过了数次检查才找到原凶。临床中很多医院做系统全面的排查是很容易出现漏诊的。

小结:

滑膜炎病因复杂多样,查找过程并非易事,医院,找对医生很关键,能少走很多弯路。有经验的专业医生,会通过系统全面的精准检查来逐一排查导致滑膜产生炎症的原因,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稍有遗漏就容易出现漏诊,病情也会总反复。治好滑膜炎找到病因很关键。

关爱股骨头健康

我们一直在您身边

更多有关股骨头坏死问题,您可直接在线留言

我们将第一时间转给主任们

针对性详细为您解析!

医患携手,科学保髋,共筑股骨头健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yf/865428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