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秋行自然笔记一柘林瀑

时间:2021-8-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怎么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枯藤老树昏鸦”,“白草红叶黄花”,“风物向秋潇洒”。。。古来诗词对自然风物的吟咏,似以春天题材为最,接下来就是秋思浩荡了。不知不觉中,我也已经从最初的花季“刷花”变成了现在的全年“刷山”模式,而且是佛系刷山-行前并无设定特别目标,一定要找到什么,是为佛系,然而佛系背后其实颇为笃定的信心,只要出门只要进山一定会有收获!

爱上刷山,更喜欢跟山野的小伙伴们一起刷山,早早报名了“浙江山野”组织的“古道秋行”活动,也将是我的三刷百丈岭。

山野组织的活动是在10月31日,感谢同行小伙伴的大力支持,我们得以10月30日就开车进了山,浙江临安,第一天我们去了浙西大峡谷中的柘林瀑;第二天在叶老师的带领下和浙江山野的小伙伴三刷百丈岭;第三天在住的民宿所在的山村里继续刷了半天,虽然都是在临安山区,开车1个小时内的范围内,生境和风物各有特色,每天收获各有不同,就分成三个笔记分别记录,也不至每篇太过冗长。

第一天-柘林瀑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此处属于浙西大峡谷景区的一部分,是今年5月跟着“浙江山野”第一次来,喜欢这里山幽水清,行走起来几无体力消耗,可以作为第二天爬山的热身活动。今年春天刚刚解禁,第一站就是到这里来“洗肺”(年5月浙江吴越古道观花笔记),目前景区没有对外开放,但是山野总还是向我们敞开怀抱的,恰是一派野径无人果自落的静谧。有心寻觅一下春天初识的赤杨叶和青皮木,怎奈我学艺不精,基本就是花落人不识的水平,肯定从它们身边走过,不知道它们是否还记得我们。

(以下字体颜色绿色为加新,紫色为再见亦是欢喜的老朋友。)

植物部分

1,凤仙花科-浙江凤仙花

从春到秋,开满整整半年的浙江凤仙花,很想知道是不是花期最长的原生凤仙花呢!

最后留下等我的花朵,秋风中,纤腰不盈一握的羸弱模样。。。

2,山茶科-格药柃

最初听说这种可爱的“茶花”是在花友的文章中,名字来自“雄花花药具多分格”,一直想见到这种花朵超级迷你可爱的山茶家族成员(“雄花花瓣4-5毫米,雌花花瓣约3毫米”),格药柃是雌雄异株,此为雄株。虽然一直想,但是想着想着都忘了有这个念想,直到看到它可爱的小脸庞,“格药柃”的名字脱口而出,说实话,我的内存中指向迷你小茶花的也只有这一个名字。获得叶老师的远程支持,他说要看叶面是否光滑,拍了叶片细节,又细细抚摸,确认是光滑的,就是它了!典型的佛系刷山收获,没想过这次要找见它,可是当你路过它,就会会心地笑了,想念很久,今方初见,留影留念,轻轻地走开正如我轻轻地来,不带走一片云彩。。。

正好一只食蚜蝇在花间徜徉,作了最天然的比例尺。。。

3,菊科-野茼蒿

应该是无数次看到,好像是第一次认真地记录,就算加新吧!

还有其他一些开得烂漫的菊科植物,按下不表,放在后面两天的笔记中吧。

4,蔷薇科-高粱泡

果期最迟的一种悬钩子属植物,路边坡,灌丛上时不时可以看到鲜红、橙红的珠珠果粒缀满了藤蔓瀑布,尝了一颗,即使是红透了,味道也是酸酸涩涩,按照人类的标准就是好看不好吃,正好留给其他的生灵们,也许是秋深冬初的好口粮。

5,蔷薇科-光叶石楠

再见亦是脸盲的一种。

6,蔷薇科-石斑木

春天来山里,不会错过它们清雅别致的花朵,而果实还是第一次看到。

7,紫金牛科-紫金牛

最喜欢的老朋友-秋冬进山几乎一定可以遇见,似乎永远长不高,只能说我所见到的都是20厘米左右(《中国植物志》:直立茎长达30厘米,稀达40厘米,不分枝),有时成片生长,好像冬天森林里的“七个小矮人”,看到它们朱红色的小果子都让我想到小矮人们浑圆的红色鼻头,或者他们猩红色的帽子,再阴冷的天气走进山林,只要遇到它们,都会让人开心得想跳舞唱歌。

8,紫金牛科-硃砂根(山中首见)

硃砂根-熟悉的陌生人!特别喜欢的春节节日植物,大大的一盆,青枝绿叶衬托着一簇一簇滴溜滚圆的鲜红色的果实,充满活力,讨人欢喜;而这次在山里遇到,可以马上认定它是紫金牛科,可是气质、株型与温室中栽培花市中售卖的年节花迥然不同啊,叶老师远程支持定了种,让我欣喜不已,第一次在山里遇到原生环境中的它,斜斜地从林缘探出柔韧的枝条,顶生花与果,此时正是它果期最佳状态!一直以为是“朱砂根”,直到这次查阅植物志,发现植物志中引用的中文正式名是“硃砂根”,又查了“硃”,现在的字典简单粗暴地指向“朱”,便请好友帮忙查阅她家里的《汉语大字典》,原来“硃”有三意:1)硃砂,又名丹砂、辰砂,化学成分为硫化汞,色红,无毒,不溶于水。工业上用来提炼水银,也用作颜料或药材;2)朱墨,或用朱墨写的文字、记号;3)红色。而“朱”的字义中不仅包括“硃”,且还有其他字义,古时两个字在某些情况下就会通用,现在基本已经不再使用这个“硃”字,而用“朱”完全替代了,《中国植物志》还保留了一些古迹。

《植物明实图考》中写为“朱砂根”,说它“生太和山,叶似冬青,叶背甚赤;根大如箸,赤色。”

如果家中那棵奄奄一息的硃砂根有一天归了西,记得考证一下它的根。

9,小檗科-南天竹

然后还有它,南天竹,山野里的南天竹居然跟城市绿化,家里盆栽的植物一模一样,气质完全没有变化,和它的山友硃砂根真是不同,都是进了城的姑娘呀!说来笑话,我第一次在临安山里看到南天竹,根本没打算记录,觉得那可能就是山村人家随手扔出来的,这次在上不着村下不着店的山谷里再次看到,知道确实是它的原生境了。南天竹,真有意思,无论隐居山中还是身处闹市,我自是我,完全当得起它禅意浓浓的名字!

《植物名实图考》中有一段关于它的名字的描述,文字煞是喜人:

李衎《竹谱》:蓝田竹,在处有之,人家喜栽花圃中。木身上生小枝,叶叶相对,而颇类竹;春花穗生,色白微红,结子如豌豆,正碧色,至冬色渐变如红豆颗,圆正可爱,腊后始凋。世传以为子碧如玉,取蓝田种玉之意,故名。或云,次本是南天竺国来,自为南天竺,人讹为蓝天竺。人取此木置鸟笼中作架,最宜禽鸟。

这段描述可以作为植物的中文名命名的一种由来-重于美好寓意。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南天竹很幸运,气质与名字相得益彰。

10,壳斗科-青冈

如果看到果实,会认得它是壳斗科。其他时候,它对我来说不过是路人甲。但其实,每次进山,我才是行色匆匆的路人甲,从来没有过好好地静静地不赶时间地在一棵树上下功夫,完全没有像小丸子、慧雪、阿珠他们那种好似一座山的主人,有那种气定神闲,已经可以与山对话,在山中思考,而我每次进山都像玩寻宝游戏的孩子,紧张兴奋的心完全无法沉静下来。

11,木兰科-南五味子

也是秋日山林中再见亦是欢喜的老朋友!

12,猕猴桃科-异色猕猴桃

超级幸运的遇到它!第三种野外见到的原生猕猴桃(继中华猕猴桃、葛枣猕猴桃之后)。通读了一下植物志中的描述,也没有看出为啥叫异色。留个念想,看看春天会不会遇到它开花的样子。

13,胡桃科-青钱柳

低头走路,路上的“铜钱儿”引得我抬头寻找,就找到了这棵高大的青钱柳。《中国植物志》中对“铜钱儿”般果实的描述:

“果实扁球形,径约7毫米,果梗长约1-3毫米,密被短柔毛,果实中部围有水平方向的径达2.5-6厘米的革质圆盘状翅,顶端具4枚宿存的花被片及花柱,果实及果翅全部被有腺体,在基部及宿存的花柱上则被稀疏的短柔毛。”

原来,铜钱儿的中心部分是“扁球形”果实,而周围一圈是“革质圆盘状翅”。

14,樟科-紫楠

前几日在上海植物园认真地拍了紫楠,对它深紫色的果实印象深刻,不知道是不是名由此起,这次在山中遇见,终于派上了用场。我对紫楠特别留意,大约是因为好友名字中有“楠”;这次查阅才知道,紫楠还有一个别名叫做“金丝楠”,是中国传统名贵木材之一。出于个人偏好,我只喜欢它长在山谷里的样子。

15,夹竹桃科-牛奶菜

说到这个植物的定种,请允许我有点小小得意,因为得到了老师的夸奖。话说,当时在山谷里看到它的果荚就猜应该是萝藦附近,于是发了图片给叶老师;叶老师看到后,马上“警觉”地问我是在哪里看到的,我说就在柘林瀑啊;然后问,是不是叶片很厚的样子,我说是的,厚厚的革质的感觉;他说这是牛奶菜(原来牛奶菜属属于萝藦科,根据新的植物分类系统,萝藦科归入夹竹桃科,原科中各属也都成为夹竹桃科中平行的属),他在临安还没有看到过!好吧,与其说是老师夸我眼神儿好,还不如说,叶老师实在是个好老师,特别善于鼓励学生,所以山野小伙伴无论老少都很喜欢这样的老师。确实,要不是遇到像叶老师这样热心的好老师,又老又业余的爱好者完全求告无门。有了老师的鼓励,宅阿姨会凭着一腔愚勇,在“气质派”认花识果的道路上一路划水下去。

16,夹竹桃科-毛药藤

非常特别的一种果实,当时完全猜不出科属。叶老师一眼定种,我马上加新!来看看《中国植物志》中对它的果实的描述:“蓇葖双生,一长一短,线状圆柱形,渐尖,长3-14厘米,直径2.5-3毫米,无毛,绿色,外果皮薄。。。”

再仔细看它的果荚,可不是一长一短的双生蓇葖果!太有趣了!在植物图片库里查找了一下它开花的样子,比起果实,要普通很多,有点点像花瓣往上翻卷的海金子,花期是5-7月,怪不得没有看到过,夏天进山太少了。

17,茄科-野海茄

也有趣,看到第一眼就以为是同科属的“白英”,因为在群友分享的图片中,对它美丽晶莹的果实印象深刻,却一直没有亲见。但是叶老师特意问了一句,是不是有毛,毛多吗,白英的毛很多的;仔细观察,除了小枝上有一些柔毛,确实不算是多毛的。查阅《中国植物志》发现,白英和野海茄除了被毛疏密的差别,它们的叶片也有差异,白英-叶互生,多数为琴形;而野海茄-叶三角状宽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因此,应为野海茄,对我来说还是加新,而且无毛美女绝对不逊风情!

?

18,海桐花科-海金子

一眼看到果实,就知道是海桐花科的,而在临安春天常见的就是海金子了,六脉神剑这次准了!当时让我很有些吃惊的是,比起它春天开出的淡黄绿色细巧的花,这结出的果实有些不成比例的大,好像一位身材娇小的母亲生下了一个胖大的娃。想想在植物界,这样的母亲还真不少,比如菠萝蜜,比如西瓜。。。

它娇小的花儿。。。

19,桑科-构棘

这个也有趣,两次看到它都隔着一道山涧,距离比较远,远远看去像“枳”,因为这种绿叶橙果,茎上生刺的小灌木,在我的内存里就只这个选项。叶老师看了图片说,是构棘!哈哈,我又猜错了,反而更加开心,因为又加新了!仔细看果实,果然类似一个黄绒球(“聚花果肉质”),就像常见的构树上的红绒球般的果实。在查阅学名时发现,构棘在老的分类系统中在柘属下,现在柘属并入同科的橙桑属,对我也是一个全新的属名。

20,漆树科-木蜡树

漆树在秋季是山林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这棵树彩叶尽落,只有一串串果序和果实挂在枝头,这样看去,小小的核果像是一枚枚心形吊坠。《中国植物志》对它的果实的描述:

“核果极偏斜,压扁,先端偏于一侧,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果皮薄,具光泽,无毛,成熟时不裂,中果皮蜡质,果核坚硬。”

据此再仔细观察,确实不是一枚严格轴对称的心形图标,而更像一个标准的“心脏”形状,先端偏于一侧。

21,荨(音:前)麻科-紫麻

春天来只注意到同科的水麻,真的从来没有留意过这种细弱的小灌木,这次要不是它们枝条上密布的让人有些密恐的“果实”,很可能又是走过错过。看看植物志对它的果实的描述:

“瘦果卵球状,两侧稍压扁,长约1.2毫米;宿存花被变深褐色,外面疏生微毛,内果皮稍骨质,表面有多数细洼点;肉质花托浅盘状,围以果的基部,熟时则常增大呈壳斗状,包围着果的大部分。”

这样看来,黑色一粒一粒的是瘦果,而白色部分是浅盘状肉质花托,成熟时会膨大包围着瘦果。

22,安息香科-赤杨叶

哈哈,再次说明整理照片有多重要,居然拾遗到了赤杨叶!拍照的时候,完全认不出来是春天满树粉白仙气飘飘的赤杨叶啊,最后发现这张果子不认得,请教了叶老师,居然就是它!这下子圆满了,收了春花和秋果,下次再见也许会认得了。

23,五加科-楤木

认得了春天发芽的它,认得了秋天深紫叶片的同属辽东楤木,然后又认了它的果实,其实最重要的特征的浑身是刺:“树皮灰色,疏生粗壮直刺;小枝通常淡灰棕色,有黄棕色绒毛,疏生细刺。”

24,茜草科-榄绿粗叶木

用这一天最喜欢这种蓝色果实作为今天植物笔记部分的压轴戏!看来看去也完全无法猜出它的科属,连蒙都没有方向(茜草科的植物气质真是千差万别,而且看到的确实不多,基本没有总结出气质要领),于是愈发觉得这种青金蓝色的果实神秘美丽。当得知它的名字更加觉得,果然名如其“人”,对我而言亦是如此的神秘新鲜。妥妥地加新,新的属,新的种!

在“园林植物网”中找到对果实的描述:“核果近球形,直径约4毫米,蓝色,冠以宿存的萼裂片。”所有外貌协会的花友都痴迷于寻找“蓝血”植物,蓝色的花,蓝色的果实都能轻易俘获我们的心,当然泛化一下,蓝色的蜻蜓,蓝色的蝴蝶也都非常的迷人。

在山谷中走了一个下午,几乎没有听到什么鸟鸣,印象中每次在比较狭窄的山谷里都不太听到鸟的叫声。好像摩诘先生也同意我的观察“谷静惟松响,山深无鸟声”

红尾水鸲

行山溯溪总有它们一路相随。。。很喜欢它的别名“蓝石青儿”、“铅色水翁”,把它们的体色叫得活泼泼水灵灵的。

紫啸鸫

沿着顺溪而建的公路往出口走,在溪边稍作停留,同行小伙伴拍到了一张异常清晰的紫啸鸫,运气超级好,就一张效果却是极佳,我虽然曾经在四川青城山和河南太行山都拍到过,没有一张如此精彩清晰,果然是新手一出手就是运气爆棚啊!

认真拍摄中的小伙伴,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拍到了紫啸鸫!

白冠燕尾

正说着会不会这次也遇到燕尾,燕尾就来了!白冠燕尾仿佛是在我们眼前表演,溯溪而上,捕食水面的昆虫,一通咔嚓,大片连连!

小燕尾

初见是在青城后山的山溪边。它的一双乳白的大脚,好像穿着一双大套鞋,相较它娇小的身躯明显比例偏大,猜是要在湿滑的溪石上自如行走,一双抓地牢牢的大脚很重要吧。

淡眉雀鹛

下午四点多,太阳西沉,山谷里的光线更早地开始暗淡,这时路边的树丛倒是开始热闹起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飞鸟无数,我们费尽力气,捕捉到了两种鸟儿的清晰影像,一个是加新的淡眉雀鹛(感谢鸟友老王的友情定种)。

红头长尾山雀

另一个就是至今看不厌的红头长尾山雀,永远看不厌的小可爱。。。因为每次它最多让我看清几秒钟!虽多次相遇,加在一起也就看清了1分钟吧。你瞧它黑白相间的脸儿,黑亮的圆眼睛,棕红色胸和胁,憨态可掬,对比一下小熊猫,是不是有些通感。

顺手还记录了一些“虫”,广义的虫,不仅仅是昆虫,有蜘蛛、蝴蝶、蜻蜓。。。

蜘蛛-棒落新妇

山谷里很多树杈间都挂着蛛网,能找到的主人的都是这种棒落新妇,配色很是妖娆。

有趣的是,在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竟然一镜收到了雌雄双蛛,来看看它们的比例,就知道它们之间谁说了算

想起去年曾经在上海花园里记录到过棒落新妇,花纹似乎并不相同,再仔细看了一下,原来下面这张拍到的是它的腹面。。。

蝴蝶-娑环蛱蝶

蝴蝶-朴喙蝶

蜻蜓-黑角黄细色蟌

浙江山区可是观察蜻蜓的好地方啊,不过现在已经过了最佳观赏期,是不是明年要再突破一下自我,7、8月也可以来刷一下山呢!

山谷里的天色暗得很快,在谷口回望,高大的杉树披挂着叶片变得金黄的防己藤蔓,暮色中还是如此耀目美丽。

感觉堆砌了这么多的图片,内存深处似乎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想和大家分享。。。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这日收获满满,静待明日继续山行!

(敬请期待临安秋行自然笔记之百丈岭。。。)

郑重声明:以上文字纯属个人兴趣笔记,感谢浙江山野叶老师对植物定种属的审阅,我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如对物种属认定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赐教,感激不尽!笔记中植物的科名参照PPBC(更新的被子植物APGIV分类信息)。

翟晓萌

分享好快乐码字修图是苦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alfx/865438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