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醒补钙防骨质疏松不如多补维生

时间:2018-10-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指导专家:

医院院长、脊柱外科主任戎利民教授、主任医师

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董健文副主任医师

医院脊柱外科刘斌副主任医师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

  做人需要挺直腰杆,但若脊柱不给力,该怎么办?12月15日上午,在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举行的“护脊有方”脊柱疾病防治专场上,医院院长、脊柱外科主任戎利民领衔的专家团指出,预防脊柱健康,要从改变低头、久坐、久趴、少运动等不良习惯做起。对于国人热衷的“补钙”热潮,戎利民用最新研究成果为其降温:补钙过量可增加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补钙相比,补充维生素D更为重要。

现场问答Q我觉得最近两周腿痛、腰痛,可能是跑完步做弯腰压腿导致的,对吗?经常做仰卧起坐,是否会让腰椎间盘受到伤害?A董健文:手脚麻木不一定是腰椎问题,很可能是颈椎等出了问题,医院找医生看看,明确是否腰椎间盘突出症。至于游泳,本身是非常好的锻炼,我们对很多的患者都建议游泳。Q我的腰椎间盘突出已10多年,靠游泳控制得比较好,最近发现手脚麻木,该怎么办?A董健文:手脚麻木不一定是腰椎问题,很可能是颈椎等出了问题,医院找医生看看,明确是否腰椎间盘突出症。至于游泳,本身是非常好的锻炼,我们对很多的患者都建议游泳。Q腰椎间盘突出和脱出有什么区别?A戎利民:可类比轮胎。突出是外胎太薄,内胎鼓出来了;脱出是外胎破了,内胎完全掉出来了。A两者的程度不同。突出是椎间盘鼓起来,突出严重时会造成神经损害,可能会比脱出更严重。Q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风险大不大?是否容易伤到神经?Q戎利民:脊柱外科的患者最关心手术会不会导致瘫痪?瘫痪有一定的发生概率,但这是低概率事件。脊柱手术出现神经损伤是低概率事件,涉及到多方面,最主要是医生的技术。在外科里面有一个“学习曲线”,如果这个医生对技术的掌握是处于学习曲线的“上升期”,发生神经损伤的概率会高一些;如果处于“稳定期”,发生的概率就很低。六成人曾遭受过背痛折磨

  “调查显示,人群中60%以上的人,曾有过腰背痛,而6.9%的人正在遭受它的折磨。”戎利民指出,腰背痛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甚至殃及青少年。背痛分为上背痛、下背痛(即“腰痛”)。

  导致背痛的原因有五大类,首先是退变,例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其次是感染,例如脊柱结核;三是肿瘤,包括转移瘤;四是骨质疏松,因为骨质疏松患者会出现驼背、脊柱失稳,肌肉被过度拉扯导致疲劳,因此会有广泛性的背痛;最后,经常被人忽视的脊柱外病变,例如妇科疾病、泌尿系疾病。

  “腰腿痛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看医生?”戎利民指出,单纯腰痛多数不可怕,如果出现了腿痛、腿麻、大小便障碍,或者静止状态下的疼痛(“静息痛”)、夜间痛(“红旗征”)应立即看医生。

  “我不主张腰背痛的病人去按摩。”戎利民说,人体的背部有一层层的肌肉,外面有一层筋膜,像口袋一样包着肌肉。按摩手法可让肌肉放松,所以按摩之后人会感到很舒服。但是,经常按摩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手法够力才能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且越是频繁按摩就越能受力。“外科医生能分辨出病人有没有长期接受手法按摩。因为,长期接受按摩的人,肌膜会慢慢增厚。”戎利民说,随着肌膜的增厚,肌肉却会萎缩。

但是,按摩为何会让人喜爱甚至“上瘾”?

  戎利民表示,人精神紧张的时候,肌肉也处于紧张状态,按摩手法确实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但不可长期频繁地进行按摩。有骨质疏松的病人更要避免推拿按摩,以免已经变脆的骨头发生骨折。戎利民建议,有脊髓型颈椎病、腰椎间盘巨大脱出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能做推拿按摩,尤其是重手法按摩。

  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果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肌肉力量下降、保守治疗无效的难以忍受的神经放射痛,建议考虑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可获得更快的疼痛缓解。”戎利民指出,对这类病人1~2年的随访显示,接受保守治疗的病人和手术缓解的病人情况没有差异。做不做手术,是否愿意争取两年的不痛生活,要看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补钙:维D水平低,再补钙也徒劳

  补钙要警惕“过犹不及”。戎利民指出,成人的钙的需求量,每天为~毫克,新的研究显示,与每天补充毫克钙的人相比,每天补钙超过毫克的人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高了32%。过度补钙,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根据这些研究,我们对补钙要重新评价。”他说,特别是在体内维生素D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再补钙就会增加肿瘤和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对于钙,成人的日常需要是~毫升,正常饮食是可以得到的,如果真的要在饮食之外补钙,一天补钙不要超过毫克。戎利民认为,真正需要补钙的是孕妇和儿童,尤其是儿童,应该补充维生素D3。很多老年人喜欢通过晒太阳来补钙,其实补充的是维生素D。

  “从阳光暴露来说,我们要穿单衣在户外晒一个半小时才足够,除了户外体力劳动者,一般人很难做到。”戎利民表示,孕妇缺乏维生素D3,出生的小孩容易得自闭症。戎利民强调,防骨质疏松,莫忘补维生素D3。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做不干净?错!

  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疼痛的情况多见于青壮年人和中老年人。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董健文介绍说,这种疼痛的特点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与体位和腹部压力有关,通常在白天发作,多呈间断性而非持续性。95%的患者腰痛伴腿痛,特点是沿神经根分布区域的腿痛和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如果腰痛但腿不痛,就多数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果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不做手术吗?

  董健文表示,绝大多数人(80%以上)是可以保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0%~90%。其中,最基本的保守治疗方法就是休息,最好睡硬板床1~2个星期,让受刺激的神经水肿消退,疼痛症状就会得到缓解,还可配合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治疗。一般来讲,对于比较年轻、刚刚发病的患者,医生不会主张做手术治疗,而建议做保守治疗,观察几个星期,如果没效再改用其他方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去做推拿按摩,希望能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董健文认为这是很难实现的,除非是个别早期的轻症病例;在另一方面,不正规的按摩会使病情加重,甚至造成下肢瘫痪的悲剧。他不建议患者过多进行按摩,而医院专科就诊。

  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正规的保守治疗6~8周后症状无缓解,或者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难以耐受的疼痛反复发作,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可能需要做手术了。现在流行的微创手术切口小、恢复快,但能把椎间盘彻底修好吗?董健文介绍说,现在微创手术发展非常快,已经成为手术的首选方式,所谓“微创手术做不干净”是错误的说法。如果连医生都这么说,只能说这个医生不会做微创手术——正规的微创手术治疗后复发率很低,约3%~5%。目前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多用椎间盘镜进行,只需做2厘米的切口,而椎间孔镜手术进一步将切口缩小到7毫米左右。

  董健文建议患者在术后进行腰背肌功能康复锻炼。微创手术后2~3天,患者就可以下床,如果不能下床,还可以在床上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回家后,应按照医生制定的计划进行锻炼。

骨质疏松:莫等腰背痛才就诊

  俗话说“人老背先驼”。很多老人受骨质疏松的困扰,骨头变脆,身高变矮。中山三院脊柱外科刘斌副主任医师指出,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是最严重的后果,有骨质疏松的老人有可能在日常活动中被“击倒”。例如弯腰捡起地上掉落的东西、用力开窗、跌倒,都可能诱发骨折,而一旦跌倒,引发危险的髋部骨折,有可能因卧床而引发危险的并发症,最终丧命。

  容易患骨质疏松的患者具有以下特点:50~60岁以上,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3~5倍,尤其是绝经后或行卵巢切除术的妇女,缺乏适当的活动和日晒的人,烟酒过量或咖啡因过量者,有慢性肝病、肾病及甲亢者,长期服用激素及抗癫痫药者,食物结构不合理、偏食者。

  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包括腰背酸痛、全身酸痛,其次是骨折,多发生在髋部、手腕部、脊柱。再次,患者会有身高变矮、驼背、脊柱变形。“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因为多数初期病人疼痛感觉并不明显。”刘斌强调,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具备双能X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

  在没有骨密度仪检查时,高危人群如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凸或驼背畸形等临床表现,还需进行MRI、CT等检查,在骨丢失30~40%时X线下会有明显的表现。此外,患者还需要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VitD和甲状旁腺素等检查。

预防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每日要从饮食中摄取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刘斌建议,根据医生及物理治疗师的建议,每天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抗阻运动,例如快步走,哑铃操,举重,划船运动,蹬踏运动等。负重运动每周4~5次,抗阻运动每周2~3次。强度以每次运动后肌肉有酸胀和疲乏感、休息后可消失为宜。“在身体发育结束之前积极的运动、足量补充含钙食物,可以使骨量达到较高的峰值,确实能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但对老年人来讲,单靠运动已经不能起到预防效果。”刘斌强调,运动应量力而为,注意避免跌倒,尤其是要注意室内环境的安全性。

  确诊骨质疏松症以及骨量低下的患者需要服用抗骨松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维生素D等药物。发生胸腰椎体骨折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不可拖延。

众专家话健骨:补钙已成“鸡肋”?

  普通人该如何增强骨健康?补钙是不是已经成了“鸡肋”?每天补充维生素D的人还需要补钙吗?这些问题常令人纠结。

补充维生素D更迫切

  专家指出,调整生活方式,多运动,多吃富含钙、低盐、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是最基础的保持骨骼健康的措施。除此之外,被认为“老生常谈”的补充钙和维生素D,依旧是帮助不同年龄段、不同慢性病人群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徐苓表示,骨健康不能只看补钙,而应该同样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

  “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但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唯一办法。”我国著名强直性脊柱炎防治专家、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指出,和补钙相比,维生素D的重要性常为人们忽视。她说,根据今年发表的最新营养调查,50%的中国普通居民体内缺乏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更为迫切”。

  维生素D可提高钙离子在体内的吸收率。古洁若指出,维生素D分为D1和D3两种,D3对骨代谢有更重要的影响,可通过皮肤日晒的方式自然合成。她呼吁,健康体检中应加入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若体内维生素D不足,则需要补充维生素D剂。成年人每天要补充单位维生素D,而老年人要达到单位。古洁若特别提醒,维生素D补充过量,也会对身体有害。

喝牛奶吸收量未必够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很多老年人对需不需要额外补钙心存疑虑,觉得“日常饮食中的钙足够了”。古洁若指出,饮食补钙够不够量,不能只靠自己来“估”,最好能请专业的营养师进行评估。不同食物中钙的含量不同、个人消化系统的吸收能力有所不同,都会对饮食补钙的效果有一定影响。

  有人觉得,每天喝牛奶补钙更好吸收。“每天两杯牛奶原则上可以补到毫克的钙,只要能补到足量的钙,不吃钙片也没关系,但问题是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可能会下降,单靠食补,钙的吸收量未必足够。”徐苓表示,有些老年人出现便秘跟补钙有一定关系,建议在补钙的同时多吃蔬菜、多运动。她表示,除了牛奶、钙片,新鲜蔬菜里也有钙。

  有人觉得,“补钙是浮云,晒太阳足矣”。徐苓表示,老年人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应多晒太阳,但如果没有配合钙的充分摄入,单晒太阳还是不能防治骨质疏松。

补钙要从子宫开始

  “补钙要从子宫开始。”专家强调,因胎儿的生长,孕妇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缺钙,孕妇腿抽筋往往是缺钙的信号。孕妇补钙量要比普通人更高一些,达到1毫克。对于民间传说“孕期补钙会让胎儿长牙”,专家表示这是不科学的传闻。

维持骨健康你吃够没?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成人需每天毫克,绝经后妇女及老人每天毫克。其中饮食摄入每天毫克,补充钙剂毫克。

维生素D

  成人每天IU(5μg),老年人每天~IU(10~20μg)。

  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每天~1IU。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伍君仪

经中山三院编辑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已获原作者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在哪
什么原因得白癜风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bj/865395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