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台湾研究人员发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新路

时间:2020-7-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怎么回事 https://m-mip.39.net/pf/mipso_7183165.html

进展

台湾研究人员6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破解了人体HLA-B27基因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机制,确认了起关键作用的TNAP酵素,并发现通常用于治疗蛔虫和骨质疏松症的两种药物可以阻断这一机制。

台湾“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研究员林国仪和博士生刘津秀的团队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椎钙化病灶区提取了间叶干细胞,这类多功能干细胞是生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来源。

研究发现,这些间叶干细胞中的HLA-B27基因在合成蛋白质时发生错误堆叠,形成不正常的结构,传递特殊讯息增加TNAP酵素,进而造成异常骨化,最终导致强直性脊柱炎。使用TNAP酵素的抑制剂则可以阻断这一过程,从而避免脊椎赘骨生成。研究使用的两种抑制剂分别是用于治疗蛔虫的左旋咪唑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帕米膦酸。

同时,研究人员还将来自病患的间叶干细胞植入有免疫缺陷的实验小鼠体内,小鼠脊椎在3周内就有赘骨生成,投喂TNAP抑制剂之后,赘骨生成得到了抑制。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风湿免疫类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关节及外周关节,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多发于年轻男性。95%以上的病人都携带HLA-B27基因,具有很强的家族遗传倾向。

刘津秀表示,目前通行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路径为抗炎药、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延缓脊椎粘连,虽然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能有效阻止脊椎赘骨的增生。该项新研究可以为“老药新用”和研发新药提供新的方向。“目前TNAP抑制剂只是用在动物实验,要在人身上使用还需要进一步更精确的研究。”

此外,由于并非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都会病情加重到脊椎粘连和钙化,尽快确认高危患者对治疗效果而言至关重要。这项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中骨来源的TNAP酵素可以作为赘骨生成速度的生物指标,结合临床上的发炎指数,有望帮助医生提前确认发生脊椎粘连钙化的高危患者,及早对症下药。

该项研究成果已于今年11月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临床研究期刊》。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有奖征文:讲述您的强直故事!

?生物制剂——益赛普家庭使用操作演示及注意事项

?小伙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坚持健身改变命运!

?益赛普全国医保明细

?益赛普、强克、类克、修美乐……这些生物制剂有什么区别?

qiangjiyanlianmeng∣最专业的强直微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bj/865409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