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退居二线后,因何事对长子粟戎生发

时间:2024/6/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历史,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生命的价值在艰难险阻中得到烈火淬炼,历史的扉页在奋斗拼搏中重新撰写,战斗的硝烟弥散远方,新征程的号角声已经吹响,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工程丞待迎来新的突破。

而今的时代,告别了过去的小米加步枪,取而代之的是科技与军事工程相连,科技强军的道路越走越宽阔,国家的腰杆子越来越硬,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革命先辈到现在的科学巨匠,时代楷模。

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代代相传的深情扎根在中华民族的灵魂基因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之热血奋斗,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信自强的现代化强国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路。

年10月1日是一个庄严的日子,崭新的国家开启新的篇章,翻开扉页,追溯往昔岁月,历史给予他的戎马一生以最好的馈赠,功勋卓著是他屹立不倒的底气。从赫赫有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神到退居二线,默默奉献的守夜人,粟裕的一生可谓令人称奇。

战火纷飞得戎生

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激烈的相持阶段,正是战事吃紧,粟裕身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身上有着比普通士兵更重要的职责,绷紧了神经一刻也不得轻松,整日生活在枪林弹雨中。

如此紧要关头,恰逢夫人楚青生产,为其诞下了长子,可战事吃紧,他们夫妇早已经许身革命事业,身在前线,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带着孩子,对整个军队来说都是一个拖累。

从大局考虑,思虑再三,尚且还未来得及见刚刚出生的长子一面,孩子就被送走到江苏扬州——自己岳父家里寄养,岳父十分欣赏粟裕这个女婿,对他的品格才能赞叹不已。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外孙,尚在襁褓,不谙世事,想到远在前线,英勇作战,无畏生死的女儿女婿,他给这个小男娃起了一个名字——粟戎生,意为像他父亲粟裕一样戎马一生,战功赫赫。

小外孙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一丝欢乐,这对老人给予了粟戎生无尽的宠爱,小小的戎生就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了两年,可好景不长,年,老人得到可靠消息,敌人已经发现了粟戎生的存在,为了小戎生的生命安全,二人决定将粟戎生送回粟裕身边。

身经百炼终成钢

就这样,两岁的粟戎生被外公冒死送回了军营,小戎生这才得已和父母团聚,初到军营的小戎生哪里经受过这里艰苦异常的生活,在外公家中的两年受到了二老的悉心呵护,娇惯宠爱。

如今突然来到前线过着清苦困难的生活,粟戎生难免有些不适应。

稚子年幼,吃不得苦,经常哭闹去表达自己的不满。面对儿子的娇气纵然,粟裕丝毫不心软。

他从小就严格要求粟戎生,首先就是改掉他娇气的坏习惯,要求他去吃苦。饿了不能喊出来,吃饭不许挑食,冷了不许说,走路不许啼哭。

小小的粟戎生就这样在父亲的管教中坚强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粟戎生耳濡目染,自然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父亲粟裕是军中颇有威望的长官,受人尊敬身肩大任,有勇有谋,是战场上声名赫赫的战神。

跟着父亲,他很早就摸过枪支弹药。见过伤员,胆识过人,他的目标就是像他父亲那样成为一个智勇双全,为国为民的大英雄,而粟裕也对这个长子怀有很高的期待栽培之意。

他亲自教导粟戎生打靶射击,看军事地图,操练格斗术,学习兵法军书,天寒地冻的时候,也不放弃训练,年幼的粟戎生手枪还提不稳,粟裕就站在他身后,一遍又一遍地帮他稳住,扶住枪托,不懈练习。

就这样,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粟戎生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心怀大义的优秀品格。

退居二线,却怒斥长子

年建国后,粟裕终于结束了枪林弹雨的生活,崭新的国家赋予了他新的使命。年1月27日,粟裕就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因工作上的调动,他要前往北京。

而粟戎生也来到了八一小学就读,为了锻炼粟戎生,粟裕让长子过寄宿生活。年幼的粟戎生就这样开始独立生活,学校里,他牢记父亲的教诲,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他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成绩优秀,品德优良,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标杆。

年,粟戎生不负众望,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如愿地穿上了军装,在那里学习导弹工程知识,力图为新中国现代化军事建设做出贡献。

虎父无犬子,粟戎生走过45年军旅生涯,从抗美援越到反修前哨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处处留有他的足迹,颇有当年粟裕大将威震疆场的豪迈勇猛之风。

在和平年代战火的洗礼与考验下,他成长的出类拔萃,卓越优秀。生活中,他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粟裕,时常和父亲一起讨论军事建设,老将军虽然退居二线,但仍旧一心为国,热血不减当年。

有一次,二人进行讨论时,粟裕看到了一张宣传画,几个士兵手拿炸药包冲向一辆坦克,粟裕顿时怒了,直接呵斥粟戎生道:“打坦克可不是这样的,你们不仅要有好的武器,还要讲究战术,这样直直的冲上去不是送命闹笑话吗?”

粟戎生哭笑不得,解释道,这只是张宣传画,是为了渲染氛围,实战中并不会这样。可父亲并不买账,直接大发雷霆:“这样的宣传画不是误人子弟吗?”犀利的话语顿时让粟戎生羞愧难当,说不出话来。

小结:

年,77岁的粟裕病逝,戎马一生,为国为民,粟裕将军可谓大无畏的英雄豪杰,他是那一代人的信仰,他是战争年代不朽的风云传奇,功勋卓著,风采非凡。

心怀国家人民,以身作则的同时更是注重言传身教,细心教导子女,用实际行动影响当代,传承后世,为新中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穿越几十年的山河岁月。

无论是在风云战乱亦或是风平浪静时,他的卓越有目共睹,他的功绩不可磨灭,伟人值得历史铭记,时代刻画最深情的记忆,不辜负这盛世中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bj/865465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