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干部的ldquo高考rdquo

时间:2021-11-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7月17日上午,沁源县年上半年工作观摩检查总结会召开,这是对刚刚结束的全县观摩活动的最后论定。7月8日,全国高考第二天,沁源县14个乡镇的基层干部迎来了他们为期三天的“高考”——县域范围内级别最高的观摩评比。沁源干部的“高考”科目只有一门——项目;考试方式——观摩打分;考生——14个乡镇的基层干部;考官——县委书记带队的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以及县内重点企业负责人等余人。考试周期——从年的每半年一次,调整为今年的每个季度一次。在沁源干部的这次“高考”中,山西晚报记者对这场考试进行了场边“巡视”,对“项目”这道考题的出题思路,以及观摩打分的结果和意义进行了深入采访。

观摩团都看了点啥?

“今天下午没卖成香菇,不过你们能来,我也高兴。”说这话的是57岁的任志元,沁源县赤石桥乡实会湾村的一名贫困户。7月8日的下午,沁源县年上半年重点工作观摩检查团百余人来到了实会湾村,大家要观摩的项目是赤石桥乡实会湾村贫困户庭院香菇大棚种植项目。老任是被山西晚报记者从销售香菇的摊点上拉出来做采访的,他带着记者参观了他家的大棚,去大棚的路上还惦记着摊点上香菇的销售,怕自己不在,香菇没法卖。他边嘟囔着边掏出钥匙,大棚门口不足一米高的围栏上了一道锁。标志为“赤石桥乡香菇扶贫产业第51车间”的香菇大棚就建在老任家屋前,棚不大,摆了株菌棒。大棚是三月份搭建完成的,由乡里的香菇龙头企业和村里的帮扶队出资搭建的,老任出了点菌棒、菌种之类的材料费用,大概投入了千把块。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任志元家的头一批香菇已经出棚,产了多斤。新鲜香菇的收购价根据等级从5.5元到8元不等。老任家的香菇已经被公司收走了50多斤,货款很快会收到,大概有元的收入。

任志元有92岁的老母亲要奉养,妻子有病,自己身体不好,这些香菇对于他来说就是家门口的“钱袋子”,自己不用远走打工,家门口就能有收入,他的满意从跟记者的聊天里就能感觉到:“去年村里干部说让种香菇,起初大家都不太愿意,邻村有人看到了,都说不好弄。村里干部给大家讲,技术员隔不了三天就来辅导,也没多难,村里现在六七家种香菇的都有了收成。其它村的人看到,就都来打听,也想种个大棚。”

从30里外的胡汉坪村赶来的郝拴乐是来“偷艺”的,他说他们村已经把大棚都建好了。“昨天我就来了,我们村的大棚也搭起来了,比这个大三四倍,后天就能拿菌种了。”郝拴乐站在实会湾的小广场上笑眯眯地告诉记者。

实会湾村贫困户庭院香菇大棚种植项目是赤石桥乡确定的庭院经济重点试点村,利用乡里的香菇种植龙头企业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公路两边闲置土地进行小型香菇棚的种植。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购买公司的菌棒,公司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和保底回收产品,这样贫困户无心理压力,也无后顾之忧。目前,这样的模式已经在全乡9个村开展起来,种植了62座香菇大棚,贫困户可以在家门口就有一份稳妥的收入。

三天时间内,每天从早晨七点半集合出发到晚上七八点返回,在沁源县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带队的余人的观摩团,深入全县14个乡镇6个部门46个观摩点进行了实地观摩检查。沁源县委党校办学设施建设项目、马军峪公司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山西乾和源牧业十万只湖羊养殖项目、景凤乡丹雀小镇项目、沁源县林溪种植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白家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黄河鳖水产养殖项目、水泉村生态休闲文旅融合建设项目、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正建的、待建的、即将完工的、甚至还未开工的,投资上亿的、出资千把块的,无论项目大小,都是沁源干部上半年“高考”中交出的答卷。

“项目”三年卷的出题思路

“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周周有行动、月月有交账、季季有考核”……观摩途中,这样的口号写在沿路的墙上、挂在沁源干部们的嘴上。

3天观摩46个点是走马观花吗?口号是喊喊就算了吗?

“我们观摩的有新项目,也有续建的有突破的项目。一季度一观摩,一季度一督查,一季度一交账。”沁源干部“高考”的主考官——沁源县委书记金所军对沁源县的观摩工作做了解读:“观摩不是个新事物,是多年来的工作惯例,关键是让观摩能起到一个实际效果。沁源的观摩评比已经坚持了三年,在年和年是一年两次,今年调整成了一季度一次。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针对性的专项观摩、小项观摩、解决问题的观摩,是不定期的。通过观摩评比调动积极性,要让大家从‘让我干’转变为‘我想干’”。

沁源县的观摩工作引发最强反响是在年8月2日进行的那场上半年观摩,观摩的考题自然还是“项目”。当年那场观摩评比结束后,根据评比打分结果,全县14个乡镇进行了排队,分出了“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档。出乎意料的是,县财政还根据这三个档次,在奖励金额上砸出了重金——排名“优秀”的乡镇拿到了万,排名“良好”的乡镇得到了万元,排名“一般”的乡镇得到了万元。看似个个都拿到了奖励,可是以百万为单位的悬殊性,无疑让排在后面的乡镇憋起了劲儿,而排在前面的乡镇更不敢松劲,不进则退。

趁着观摩的间隙,记者抓住沁源县王陶乡书记许树峰打听:“你们14个乡镇书记观摩的时候坐一辆车,都说点啥?”

“说项目呗,看完了就讨论各家的项目。”许树峰说,“观摩就是个交流学习的机会。沁源面积大,以前大家都各忙各的,相互交流少,有了观摩评比就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看到人家的好项目会羡慕,有些项目感觉前景不明朗,也会直说‘这个项目有点问题’。最重要的是,乡镇之间比学赶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每个乡镇的干部在观摩中能对全县的项目有个了解,在引进项目的时候会有全局观。”

“满脑子都是项目。”这是沁源乡镇干部们说的最多也是观摩活动中最写实的一句话。随之而来的是沁源县建设项目的不断扩大,年沁源县引进项目51个,年建设项目达到70个,年,共谋划项目个,其中拟实施项目个,上半年已开复工项目87个。

“沁源目前建设的一些项目,特别是农村的养殖、种植项目,存在规模小、分散广、带动力和抗风险性弱、低端化的问题,但这些项目都很好,即使是再小的项目,也是立足于当地的实际、立足于农村的实际、立足于带动贫困户的实际。几十头牛、几个大棚对于一个乡村就是突破,就是飞跃。年的时候,沁源中草药种植一个乡只有几百亩,年全县中草药人工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发展出了3个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6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县里加大了对中药材种植户的补贴。发展项目不怕小就怕不起步,不怕没有就怕不积累,不能急于求成,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作为主考官的金所军对各乡镇交上来的项目答题卷,做了总体分析。

观摩促进了基层干部的成长

“观摩评比是认人识才的最好方式,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实干、能干,大家没有松懈的机会,都不遗余力地做好沁源的事。”在沁源三天观摩活动的间隙进行的一场媒体座谈会上,沁源县融媒体中心的副主任南宇清说,她是半年前刚提拔起来的青年干部,一名90后。

在沁源观摩评比的过程中,记者接触到了不少提拔起来的年轻干部。王伟刚在疫情前,还是赤石桥乡的一名宣传委员,今年5月,他已经成为了沁源县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去年县里观摩的时候,我还在给大家介绍项目,当时都是脱稿介绍。观摩的时候,大家心里都会有比较的,一些还没轮到的观摩点,看到别的观摩点的亮点,马上就会偷偷打电话回自己乡镇,让抓紧时间改善,比如,资料准备的不充分,宣传页不够打眼,接待工作要注意哪些细节……”每个乡镇在这场观摩中都在比学赶超。

观摩活动中,中午饭都是在乡镇解决。“乡镇准备吃饭其实也是一场能力的较量,平常乡镇食堂都是十来个人吃饭,最多二三十,观摩的时候一下子来百余人,怎么安排,如何快速做出这么多人的饭,保证大家吃得舒服,还不能超标,保证下午的观摩活动的时间不被耽搁……”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胡勇刚负责观摩活动后勤工作,道出了观摩评比中对乡镇干部能力的考察可谓是无处不在。

“以前水泉村的书记孙开胜跟人说话还脸红,不知道该怎么说,通过这几年观摩评比,常给大家介绍项目,现在能说会道的。通过这个观摩,全县的干部们拧成一股绳干事。让大家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还要干成事。沁源从年提出绿色立县以来,三年内精神面貌上有了变化,项目建设上有了变化。”金所军在与媒体的座谈会上讲,通过三年的观摩活动,沁源干部的收获很大,“当干部不能安逸疲沓,要实事求是地干。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干得好的就提拔重用。”最近两年内,沁源县的干部调整力度很大,今年有30多名90后得到了提拔。

媒体座谈会结束时已是子夜11:30分,散会时,沁源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史晓亮,也是不久前从乡镇提拔到县里的年轻干部,他留下了所有参会的当地融媒体人员继续讨论第二天观摩活动要准备的工作,这应该算是一道附加题吧。

绿色立县增加了沁源吸引力

三年大考,沁源的项目多了,干部们不敢懈怠了。那么三年中所建设的项目是否都顺利进展,是否有项目停止甚至烂尾呢?

山西马军峪煤焦有限公司低浓度瓦斯综合利用项目是与美国GCES公司、架通虹湾公司战略合作项目,投资2亿元。李沁华是这家公司的办公室负责人,县里的观摩团来到正在施工的现场后,她正张罗着同事们一起给观摩人员发安全帽,一切有条不紊。“这是我们公司第二次接待观摩工作了,上一次来的时候是去年,刚刚奠基,啥都没有呢,也就是短短半年多吧,厂房主体结构已经起来了。”根据计划,在今年的9月底这里就将建成投入使用。

“沁源是工业大县,基础是煤炭,财政收入的九成左右靠煤炭。三年前,县里没有焦化厂,没有化工企业,没有电厂,没有钢厂。工业项目的投资大、见效快,工业是基础,要有稳定性,要延伸发展。在年底的时候,沁源有了一个省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县里工业项目的发展放在开发区,主要是技术改进、转型升级,进行产业链的延伸。转型、增绿、开放、强基、富民,沁源的发展要从地下到地上,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这是三年来沁源发展的主要思路。”作为沁源发展的顶层设计者,金所军说,“我不能对大家说‘给我上’,而是要‘跟我上’”。沁源基层干部在三年大考下,所有启动的项目都在推进中,在绿色发展的引导下,文旅项目、农业项目虽然看似不大,但对农民的带动意义却是巨大的。

沁源县长征村目前正在以中草药为核心,打造中药养生文旅养生小镇。在年时,这里还是太岳山中一个小乡村,破旧的泥坯房随处可见。如今再到长征村是大不一样,土路硬化了,村里中药材种植上了规模,还开始了对中药材的高附加值探索。长征村依靠中草药还开发起了乡村旅游,药材体验馆、中药茶馆、药材手工馆外,还有民宿和一家陶艺馆正在改造中,据说,年,来村里的游客有两万人次。

曹俊鹏是一名救援队志愿者,太原人,爱徒步、爱旅游,去年曾在沁源大火时来这里做过志愿工作,来了一次便爱上了这里,还认识了几位当地朋友,在听说当地引进项目后萌生了在此投资的想法,于是在赤石桥乡迎凤沟开起了养牛场。从有想法到跟村里、乡里对接,再到确定养殖场地理位置,也就短短个把月,当观摩团来到这里时,规划平米的养殖园区已经修起了圈舍以及配套设施,项目从接洽到落地生根只有三个月。站在青山绿水旁,几只小狗欢脱跳跃,半山坡是吃草的羊群,远处的沟里有刚刚放牧的牛群,新建的民宿很快就能入住。曹俊鹏聊到来沁源投资的事情时,连说带笑,嘴就没合拢过,幸福和喜悦的心情让人羡慕。

金所军说:“我希望大家来沁源几次之后都能变成沁源人,都能有沁源情结。”这是设计沁源干部“高考”背后的更大意义——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记者手记:

山城7月观摩忙

七月,是山城沁源最美的时候。

牛羊满坡,鲜花遍野,松林青翠,河水荡漾,最是田园好风光。

不过这几天,有一群人可顾不得欣赏这美景,他们急匆匆走乡过村,下车看项目,上车忙交流。在他们眼里,世界变了一个维度:牛羊是农业养殖项目,鲜花是中药材种植项目,松林河水是文旅项目……

他们正在对上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年中大考”。每个乡镇都要推选3个点接受现场观摩,沿线还会随机停车,进行观摩检查。县委书记金所军,县委副书记、县长徐计连带着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单位和县内重点企业负责人,多人,3天,一口气看了46个观摩点。

这一天,实会湾村早早摆出了“迎考”的架式。刚刚摘的香菇堆满了观摩点,这是庭院大棚种植项目两个多月的成果,村民们打算推销给观摩团。县长徐计连提前来到实会湾,这位在抖音上为村民带货,点击量破了亿的年轻县长给大家鼓劲打气:“一会儿观摩,我帮你们吆喝!”

在沁源连绵青山中,生长有野生中药材种。年新种植中药材4万亩,以沁党参、绵黄芪、连翘、蒲公英、菊花为茶源,打造“沁源药茶”品牌。长征村的合欢本草谷,更是把药茶和美丽乡村、旅游康养结合得天衣无缝。观摩团在这里只把各类药茶挨个品尝下,就要比别的地方多停留些时间,我猜想这是村支书张慧斌的小狡黠。

青杨湾村自己实在没项目,不怕,村支书和村委主任打起了山外的主意。曹俊鹏是一80后太原小伙,去年沁源火灾期间来当过志愿者,深深爱上了这里的青山绿水,今年过了年,和他的两个发小被青杨湾村再三邀请,在这里投了万元搞起了黄牛养殖。疫情期间,家人朋友来看他们,玩得不想走,可又不能天天住帐篷,他们索性又搞了一个民宿康养基地。

各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迎接这场大检阅,这场大评比。

为什么没人敷衍,为什么没人走过场?

观摩团每人手里都有一份评分表,观摩结束后要根据得分综合排队,考核结果全县通报,并作为对各乡镇奖惩激励、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打分评比大排名方式来激励和推进全县重点工作,这是沁源对基层工作模式的大胆创新与尝试。

“真对真,实打实。我们第一次观摩是在年,当时对干部们震动最大的一是排队,一是奖励。”在和媒体的深夜座谈会上,县委书记金所军说,“排队要分出优秀,良好,一般。对优秀的三个乡镇各奖万,良好的各奖万,一般的给工作经费万。第一次观摩后,干部们就从‘让我干’到‘我想干’,有了积极性,更关键是农民有了积极性。”

在我们的采访中,看到这个积极性不单是当地人有了,外来投资的也有了,比如曹俊鹏他们。聊天当中,去山里放牛的伙伴开着皮卡车回来了,还带回了三只小狗,曹俊鹏抱起了其中一只,说,“我闺女最喜欢它,还起了个名叫lucky,说是幸运、好运的意思。”

我想,这也是山里山外人对沁源的明天最有信心的期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by/865442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