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记福,让味蕾绽放酱香

时间:2023-1-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m.39.net/news/a_9307351.html

李双鱼/文邹雪飞/图

邹记福,男,生于年,重庆云阳人,清华大学EMBA学位,诗人、作家、国家一级品酒师、国家一级酿酒师、导师型企业家。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云阳县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深圳市小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重庆云阳商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记福慈善基金会会长、贵州邹旺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贵州昌盛友邻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贵州同缘梦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深圳市友邻福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同缘梦私董会联合创始人、同缘梦共享酒柜联合创始人、记福假日酒店创始人。

遭逢意外变故,背负两千万巨额债务

年,42岁的邹记福意外背下两千多万的债务,事情还要从他涉足服装行业说起,短短两年,他带领团队缔造了拥有98家专柜和23个区域经销商的行业传奇,足迹遍布中国多数城市。顺风顺水的表象之下,却暗藏着一股汹涌的激流,春风得意的邹记福,在战略方向上也出了问题,一是扩张过快,在全国各大商超设立专柜、专卖店,光每个专柜、专卖店的装修费就要三万至十万不等,致使流动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二是扩张过快所带来的铺货问题,倒逼产能必须再上一个台阶。原来的代工模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铺货要求,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经一个朋友介绍,邹记福准备接手一家服装工厂,以便在产能上能够迎合扩张需求。所谓商场如战场,商机稍纵即逝,邹记福并没有深入了解这家工厂背后隐藏的危机,朋友只说欠了两百多万的债务,这对邹记福来说,并不是问题,以当时他的专柜规模和营利能力,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这笔债务就会得到清偿。而商场风云变幻,如果不及时把握,就会错失良机。收购工厂的事情在朋友的推进下异常顺利,正式签署合同时,文件里有一条写明工厂的所有债权债务归收购方所有,正是这行毫不起眼的文字,埋下了足以摧毁邹记福的“火药”,在不到一个月之后引爆。当邹记福得知,工厂实际背负的债务不是两百多万,而是两千多万的天文数字时,一切为时已晚。

工厂的巨额债务,仿佛一座大山,压在邹记福的头上,而从小疼爱他的母亲,也在那年6月仙逝,母亲给予邹记福生命之外,还有一个农家女人勤劳纯朴的为人处世之道。已过不惑之年的邹记福心里迷惑丛生,回顾42岁之前的人生,几番波折,起起落落,但都凭借着他的果敢和谋略度过难关。这一次,可能会是他生命里一道难以跨越的坎,是一道必须用尽全力解决的难题,稍有不慎只怕就会永无翻身之日。

面对一拔又一拔的债权人,邹记福疲于应付,又不能不面对这个既成事实,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诚待人,将心比心,他理解债权人迫切的心情,同样也希望债权人能够理解他的难处。幸运的是,大多数债权人还是理性的,他们在这个大山出来的孩子诚恳的言辞里,寻找到一丝“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信诺守信的品质。在签署下分期还款协议书后,邹记福心头的重压并没有减轻分毫,拿什么来还钱,仍然是一个焦灼在他心头的难题,怎么破解?

消沉,整整消沉了六个月,邹记福在酒精的麻醉和折磨下,把自己关起来,思考往后的日子该如何走下去。那年过完春节后,邹记福命令自己要清醒起来,“还是要做事,不做事怎么能把债务还清。”

年春节过后,应好友之邀,邹记福前往茅台镇参观旅游。而这一次,给了他全新的创业灵感。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在中国人心中,茅台镇是酒都,却鲜有人知道,酒都的背后,与酒相关联的是厚重的地域文化、家族文化、民俗文化。在意志消沉的六个月里,邹记福不记得喝了多少白酒下肚,那些在身体里游走和燃烧的酒水,是他人生低潮时最具暖意的慰藉。

在茅台镇,扑鼻而来的酒香,让人瞬间感觉到一种回归母体的安宁。中国人的基因里,少不了这一味,从唐诗宋词里绵延至今。就是白酒了,邹记福在心里对自己说。

家境贫寒,少年因文学而改变人生

距离茅台镇大约六百公里之外的重庆云阳,地处重庆市东北部的长江两岸,三峡库区腹心,东迎奉节县,西界万州区,北与巫溪县、开州相连,南与湖北省利川市相邻。云阳历史悠久,早在多年前,古代巴人就在此筑城设市;年前,云阳开始置县,成为长江上游最早设置的县级行政区之一。这里风景秀美,山在城中,城在水中,少年邹记福生于斯长于斯,“家里条件比较困难,属于农民,然后书也读得比较少。”邹记福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还有一个弟弟,父母亲都务农。但父亲其实是一个手艺人,在那个年代,有一门手艺,既受人尊敬收入也还算丰厚。邹记福的记忆中,父亲好酒,往往做手艺活赚来的钱都拿去买酒了,却舍不得供子女们念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放学回来,邹记福还要帮着家里干活,打猪草、煮猪食,为了能够专心复习功课,他就大块大块地往灶里塞木柴,因为小片的木柴往往很快就烧尽,有一次被父亲看到,邹记福被狠狠“教训”了一顿。自此之后,邹记福烧火的时候,总是担心父亲突然出现,但又按捺不住内心读书的渴望,有几次听到厨房外的脚步声,他以为是父亲来了,急忙将手上翻阅的课本一把塞进旁边的灶膛里,谁知尽烬未灭,竟将课本给点燃了,邹记福心痛不已。有志者事竟成,付出的努力没有白废,邹记福的读书成绩相当好,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班委。11岁时,邹记福写了一首诗,投给《万州日报》,没曾想居然发表了,这让邹记福兴奋不已。但令人沮丧的事情也同时发生,邹记福辍学了,并跟从老乡去了湖北,开始自食其力。

“搞建筑”,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稚嫩的双手与坚硬的水泥、砖头打起了“交道”,苦中作乐的事,便是阅读,“晚上我都看书的”,事隔多年,邹记福仍然难忘那段日子,他央求工友把家里孩子的读过的课本带给他,白天干完重活,晚上他就躲在工棚里看书,从12岁到16岁,他把小学和初中的课程都自学完了。

功夫不付有心人,年,19岁的邹记福接到家乡抛来的橄榄枝,出任云阳县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没有人知道,得到这份人人羡慕的工作,邹记福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心血。从一个建筑工人,完成这次华丽的转身,需要多少日日夜夜的修炼。

食用菌的品种非常多,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为了吃透食用菌的理论知识,摸透食用菌的栽培新技术,邹记福专门跑去武汉大学生物系食用菌培训班学了三个月,在国家的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技术论文。这次被作为人才引进,甚至吓了一向谨慎的父亲,听说儿子被县科委叫回来,他以为邹记福是不是在外面闯了大祸。

这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却并不是邹记福幸福的开始,每天机械性的重复事项,琐碎而复杂的人际交往,都让他感觉身心俱疲。他决定还要继续追梦,考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通过电大成人教育的方式,邹记福考取了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进入大学后,邹记福终于有机会接触更专业的知识,更多的阅读空间,他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将精力都放在了读书上,他的文学之梦也开始萌芽。

年,邹记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如愿进入重庆的一家报社,由于报社的工作性质,需要经常跑到新闻现场的一线,对社会各层面、各人群的接触与理解,让邹记福开始拿起笔来,用文字去抒发情感。他以野风和野岛的笔名开始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照此下去,一颗文学新星即将冉冉升起,然而对于一向敢为人先的邹记福来说,文学这条道路不是他人生的主路,而只是闲暇时漫步的清幽小径而已。

改革前沿,勇气与机遇的挑战

年春节过后,离香港回归的日子,还有四个多月。25岁的邹记福来到了与香港一衣带水的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是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邹记福深信自己的选择,他走进深圳法制报的大院,准备应聘做记者。当时名额只有四个,竞争激烈,通过笔试、面试,大浪淘沙一样,最后录用的名单,邹记福的名字赫然在列。

短短一年时间,年底,受到当时的《西南经济日报》总编辑邀请,邹记福毅然决定离开深圳。“去了可以当个部门主任,我觉得还可以,收入可能没有深圳高,但是个创收部门”,邹记福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总是试图改变一些一成不变的东西。在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报纸除了核心的新闻版块之外,还应该推出创收版块,比如房产专刊、医疗专刊,汽车专刊等等,“就是广告,我们也要做最纯粹的广告”,邹记福并不讳言金钱,人非草木,养家糊口,改善物质生活条件,这没什么丢脸的。活得太苦,哪里还有心情去追求精神生活。

年底邹记福跳槽去了《重庆经济报》,仍然干的是老本行。在新闻媒体多年的沉淀,从资金、人脉方面来说,邹记福认为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年,邹记福开了一个广告公司,叫生活向导广告公司,主推印刷品广告。甚至自营一份报纸,专做分类广告,每期96个版,内容主要是征婚、交友、房屋出租、招聘求职等信息,最高峰的时候报纸发行量突破将近两万份。

新世纪的来临,网络开始进入普通老百姓家庭,邹记福也开始在各大文学论坛、BBS发表文章。随着对互联网的熟悉,他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业机遇。好像冥冥之中,邹记福已经料到日后纸媒走向衰落的结局,他迅速抽身离开了新闻行业,一头扎进互联网的汹涌潮流。

“搞互联网”,邹记福是认真的,从婚恋交友的中国鹊桥网,到精英云集的人才在线,这在当时而言,非常超前,要知道,赶集网和58同城要到年才成立,在互联网的广阔天地里,邹记福仅仅留下了短暂的身影,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加之商业模式转型和融资等诸多困难,最后,他不得不忍痛卖掉一手打造的网站。

创业失败,邹记福安之若素。总结经验再出发,有梦便有远方。

年国庆节后,邹记福再次降落在深圳的土地上,此时的深圳,与十年前他离开时相比,简直是换了新天。与初到深圳时一样,他仍然坚信“深圳是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这一次,邹记福带着决心,也充满勇气,然而事与愿违,创业再一次失败,深刻的教训使他重新审视自己,做生意就是做一门手艺,需要考虑市场、政策、消费者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而系统性的经营知识,正是他最缺乏的。于是,他决定再次走进校园进修充电,进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EMBA学习深造,通过学位后,经过慎重考虑,他再次选择创业,没想到在服装行业的传奇并没有持续多久,他跌落到人生中最为艰难的低谷,欠下两千多万的债务。

对酒当歌,胸中不快都付之一笑

每一次创业都是一次新生,而每一次新生,又结下了一段尘缘。在茅台镇,饮下烈酒,也饮下所有的不快。邹记福开始思索,他需要的是什么?是酒带来的麻木,还是酒带来的亢奋。文学里的酒与生活中的酒,是否为同源同根之物。

做白酒,必然要了解白酒在中国人的精神图谱里,是一道浓墨重彩存在。邹记福意识到不仅仅是酿造,还要创造,这里的创,是文创,是用百般心千般情来重塑酒文化。一边思考,一边行动,年3月份,“就用我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个商标”——邹记福,并在深圳注册了深圳邹记福酒业有限公司公司,最初受到资金的限制,只能采取代工的模式,在茅台镇经过多次考察,租了厂房,生产车间。几个月之后,邹记福发现质量不稳定,口感也不对,这是他不能允许发生的。“我觉得必须要自己看,自己来做,不亲力亲为,从源头抓起,没法保证产品的质量。”为此,邹记福数次往返茅台镇,从原材料、生产工艺入手,逐步深入了解白酒行业的点点滴滴。做什么事,一定要吃透这事儿的根本,这是邹记福一贯的行事风格。

中国的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也是一代一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生活交际中积累下来的,邹记福笑称自己是一个门外汉,一条腿跨进去,才感觉到里面的深度和广度。为了详细摸透酒的历史和酿造工艺,邹记福开始找来相关的书籍、视频等等,通过刻苦学习,渐渐走进酒的王国,揭开酒的文化面纱。

现代对于酒的起源有一种说法:酒最早是天然产物,人类不是发明了酒,而是发现了酒。邹记福十分肯定这种说法,有种古代人道法自然的洒脱。酒仍然讲究一个自然发酵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催生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中国白酒分为十二种香型: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型、药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特型、兼香型、老白干香型、馥郁香型。其中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就是前两种,而茅台镇特有的闻名于世的就是酱香型,要经过八轮次发酵,每轮次为一个月,越陈越香。

白酒市场有很多打着古法酿造工艺的商家,以此招睐顾客,邹记福认为,传统与科学,应该辩证地看,科学应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传统,帮助我们提升传统,而不是肆意破坏传统。因此传统不代表一成不变,科学也不代表对传统的完全否定。科学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精髓,在保证传统精髓的前提下,让其焕发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光环。

由于邹记福的酒,生产基地就在茅台镇,他格外注意研究酱香型酒的发展历史,从原材料、制酒工艺、设备等方面入手,查数据、档案资料,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上齐头并进,互相印证。酱香型酒制酒过程为一年一个周期,从重阳下沙(第一次投料)到第二年八月份丢糟,历经春夏秋冬,在此期间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是中国白酒行业最为复杂的酿酒工艺。正是在这种严苛的要求之下,才体现出酱香型酒的独特口感和绵厚酒质。

对于白酒的了解逐步深入之后,邹记福认为酱香型的酒,未来的增长空间相当大,四处走访,考察市场后,邹记福发现市场上没有酱香型的小瓶酒,这会不会是一个突破口?邹记福思考的时间并不长,他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也是一个勇于试错的人。

事后回想,当时的步骤也相当“过激“,在长沙岳麓区设立办事处,从零开始,开发酱香型小酒市场,半年的时间,邹记福给自己交了一张成绩单:亏了将近六百万。邹记福分析失败的原因,相比价格平民接地气的浓香型小酒,酱香型小酒并无优势,另外喝酱香型白酒的人群大多为有一定阅历和岁数的人,喜欢三五好友共聚,小瓶的量是不够的。

年5月,邹记福瞄准了社群经济这个风口,正式调整市场战略,定位做邹氏家酒,专门为邹氏族群定制。他在邹氏宗亲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by/865453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