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是以骶髂关节、脊柱骨突(滑膜关节)、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的强直、疼痛为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发性的疾病。青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㈠寒凝瘀阻证 .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因受凉加重,口淡不渴,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关节畸形,或夜间痛甚,或疼痛固定不移,或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肢体活动不利等。 温阳散寒,活血止痛;可选用桂枝附子汤与生化汤合方。 ㈡痰瘀寒湿证 .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因受凉加重,肢体困重,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或厚,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关节畸形,或头沉头昏,或夜间痛甚,或疼痛固定不移,或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肢体活动不利,或大便不爽等。 温阳散寒,燥湿化痰,活血化瘀;可选用二陈汤、活络效灵丹与平胃散合方。 ㈢气虚痰瘀证 .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因劳累加重,肢体困重,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或厚,脉沉弱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倦怠乏力,或头晕目眩,或心悸,或气短,或关节畸形,或夜间痛甚,或疼痛固定不移,或肢体活动不利,或大便不爽等。 益气化痰,活血化瘀;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㈣阴虚瘀血证 .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少苔,或苔薄黄,脉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盗汗,或潮热,或头晕目眩,或关节畸形,或夜间痛甚,或疼痛固定不移,或肢体活动不利,或大便干结等。 滋补阴津,凉血化瘀;可选用六味地黄丸、二至丸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㈤阴虚痰瘀证 .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五心烦热,肢体烦重,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少苔,或苔薄腻,脉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盗汗,或潮热,或头晕目眩,或关节畸形,或夜间痛甚,或疼痛固定不移,或肢体活动不利,或大便干结等。 滋补阴津,化痰通络;可选用大补阴丸、贝母瓜蒌散与失笑散合方。 ㈥阳虚瘀热证 .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手足不温,痛如针刺,舌质淡红瘀紫,苔薄黄,脉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口干欲饮热水,或畏寒怕冷,或头晕目眩,或关节畸形,或夜间痛甚,或疼痛固定不移,或肢体活动不利,或倦怠乏力,或消瘦,或大便溏泄等。 温补阳气,凉血化瘀;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乌头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 ㈦阳虚湿热证 .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畏寒怕冷,肢体困重,口干不欲饮水,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口干欲饮热水,或手足不温,或头晕目眩,或关节畸形,或肢体活动不利,或大便溏泄等。 温补阳气,清热燥湿;可选用右归饮与四妙丸合方。 ㈧血虚寒凝脉络证 .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体困重,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脉沉弱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畏寒怕冷,或手足不温,或头晕目眩,或指甲无泽,或心悸,或失眠多梦,或关节畸形,或肢体活动不利,或大便溏泄等。 温经散寒,燥湿化痰,养血化瘀;可选用当归四逆汤、四物汤与通脉四逆汤合方。 强直性脊柱炎经方案例 耿某,男,25岁,郑州人,有3年强直性脊柱炎病史,近因疼痛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腰背颈及下肢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遇冷加重,似有身体关节欲脱散,头晕目眩,咽痛,牙龈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沉。 辨为阳虚热郁,经脉郁滞证,治当温阳通经,清热益阴,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与白虎汤合方: 桂枝2g,生白芍0g,黄连6g,麻黄6g,生姜5g,白术5g,知母8g,防风2g,附子0g,石膏45g,粳米5g,生甘草6g。 6剂,第次煎4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剂,每天分3服; 二诊:咽痛止,牙龈肿痛减轻,变石膏为40g,以前方6剂; 三诊:关节疼痛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仍遇冷加重,变附子为生川乌0g,以前方6剂; 五诊:疼痛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得到有效控制,以前方治疗余剂,诸关节未有明显不适; 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半年。随访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关节疼痛、遇冷加重辨为寒,再根据咽痛、舌质红辨为热,以此辨为阳虚热郁,经脉郁滞证。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散寒,兼清热益阴;以白虎汤清泻郁热,兼温阳顾胃,加黄连清泻郁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强直性脊柱炎经方案例 、乌头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杨某,男,29岁,许昌人。5年前因腰背疼痛,经检查而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几经住院及门诊治疗,并多次服用中西药,且未能有效控制疼痛,近2年来因胸背腰疼痛而影响正常行走,故前来诊治。 刻诊:颈、背、胸、腰、胯疼痛沉重,恶风寒,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略黄,脉沉。 辨为寒湿阳虚夹热证,其治当温阳益气,逐寒止痛,给予乌头汤与桂枝附子汤合方加味: 麻黄0g,黄芪0g,生川乌6g,生草乌6g,桂枝2g,附子5g,生姜0g,石膏5g,生天南星2g,白芍24g,地龙2g,大枣2枚,炙甘草0g。 2剂,第次煎50分钟,第2次煎煮30分钟,每日剂,每天分3服。 二诊:疼痛略有减轻,又以前方2剂。 三诊:疼痛又较前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2剂。 之后,复以前方治疗50余剂,疼痛解除。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2服,以巩固治疗3个月。随访年,疼痛未再复发。 2、甘草附子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姚某,男,33岁。4年前因腰骶部沉重疼痛渐渐加重而经CT检查,提示双侧骶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变窄,并见部分融合,检查ESR29mm/h,CRP89mg/L。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年来腰骶部疼痛明显加重。刻诊:腰部、双髋关节、脚跟疼痛,胸胁不舒,受凉加重,行走不便,困倦乏力,手足不温,舌淡红,苔薄略黄,脉沉。辨为阳虚骨痹证,给予甘草附子汤加味:附子0g,白术6g,桂枝2g,炙甘草6g,麻黄0g,生川乌6g,生草乌6g,黄芪24g,白芍24g,地龙2g。6剂,日剂,水煎服。二诊:腰胯诸疼痛减轻,手足转温,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病情趋于稳定,复查ESR4mm/h,CRP6.0mg/L。之后,将前方改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以巩固治疗效果。 用方点拨: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根据病变部位在骨节如受凉加重,困倦乏力,手足不温辨为阳虚,以此用甘草附子汤温阳益气,散寒止痛,加麻黄散寒通络止痛,生川乌、生草乌,逐寒止痛,黄芪益气固表,白芍益血缓急止痛,地龙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温阳散寒,益气补血,通络止痛。 强直性脊柱炎经方案例 邵某,男,33岁,新密人,有多年强直性脊柱炎病史,2年前出现肢体僵硬并影响行走,近因疼痛僵硬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颈椎胸椎腰椎困重僵硬疼痛,两胯活动不利,因受凉加重,肢体怕冷,口苦口腻,舌质暗红,苔黄白夹杂,脉沉弱; 辨为阳虚寒湿,郁热蕴结证,治当温阳通筋,散寒化湿,兼清郁热,给予桂枝附子汤、乌头汤与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合方加味, 桂枝2g,附子5g,生姜0g,大枣2枚炮川乌6g,麻黄0g,黄芪0g,白芍0g,干姜0g,黄连0g,黄芩0g,红参0g,天花粉6g,炙甘草0g; 6剂,第次煎4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剂,每天分3服; 二诊:口苦消除,以前方减黄连为6g,黄芩为6g,6剂; 三诊:肢体怕冷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 五诊:两胯活动较前灵活,以前方6剂; 六诊:僵硬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 七诊:诸证趋于缓解,以前方6剂; 之后,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治疗00余剂,病情稳定。随访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肢体困重僵硬疼痛辨为寒湿,再根据肢体怕冷辨为阳虚,因口苦口腻辨为湿热,又因苔黄白夹杂辨为寒热错杂,以此辨为阳虚寒湿,郁热蕴结证,方以桂枝附子汤温阳散寒除湿;乌头汤温阳散寒,补益气血;以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益气清热散寒,加天花粉舒筋通脉。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要保持花容月貌,必用参巧巧面膜! 治便秘百转千回汤最好,还能祛痘 人体疾病与脊柱错位关系一览表 脊柱大揭秘 很多肩膀疼的原因,根本不是肩周炎,而是这个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十天治好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颈椎病,只需一个动作! 治腰疼、颈椎疼、膝盖疼,一病一绝招!太珍贵了~ 块钱就能治老风湿、颈椎病!退休医生自用方,效果特棒~ 颈椎病、肩周炎的预防和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根本原因是气阳虚(附特效方) 为啥颈椎会疼? 揭秘古人治疗颈椎病妙方 经方葛根汤治疗颈椎病肩周炎 不打针、不吃药,简单、速效治疗腰间盘突出、滑脱、腰椎管狭窄的好方法 治疗颈腰椎病,这儿有一味特效药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