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分析治疗

时间:2021-3-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研究表明,该病原因尚不很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变,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所以又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专家指出用针刀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好的疗效。

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体位、:俯卧位。必要时腹下垫枕。

2.体表标志:驼背最高点的定位,要抓住以下几个标志:

①第7颈椎棘突为颈部下段,胸椎与颈椎交界处最突出点,以此棘突向上、下数。

②两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为第4腰椎棘突。

③两侧肩胛下角连线平第7胸椎棘突。两肩胛骨上角连线,恰好通过第3胸椎棘突。

④以手指沿着第12肋骨向脊柱触摸,与脊柱相交处为第11胸椎。

⑤参考颈、胸、腰脊柱正侧位X线片协助定位。

定点

①矫治脊柱畸形定点:

第一次针刀手术:定点于驼背最高点,棘间、横突间上下椎体共9点。

第二次针刀术:定点于驼背最高点上段,棘间、横突间,定6-9-12点。

第三次针刀术:定点于第一次针刀术的下段,脊上韧带、棘间、横突间关节囊、竖脊肌、多裂肌,定6-9-12点。

第四次针刀术:定点于第二次针刀术的上段,棘间、横突间肋横关节、回旋肌等,定6-9-12点。

依此类推。当脊柱驼背段全部针刀松解完毕后,可重新再从最高点开始,定6-9-12点,继续治疗,直到治愈为止。

②矫治脊柱以外软组织挛缩点:

A.腹部点:腹直肌鞘、肋弓下及耻骨联合上,均选其痛点。

B.胸廓点:胸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压痛点。

C.腰背筋膜压痛点:12肋下及髂骨翼上压痛点。

D.其他软组织挛缩点:如腹内、外斜肌、下后锯肌等。

针刀操作

①棘间点:刀口线平行脊柱纵轴,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针刀达棘间韧带后,调转刀口线90°,沿下位棘突上缘骨面,行切开剥离数刀。

②横突间点: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直达横突骨面。调整针刀到横突下缘,调转刀口线90°,沿横突下缘切开剥离横突间韧带和横突间肌,至刀下松动为止。

③肋横关节点:以棘突偏下旁开2-2.5厘米,到口线平行脊柱纵轴刺入达骨面进关节间隙,纵切至到下有松解感为止。

④腹直肌鞘肋弓下点: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皮下,将刀锋紧贴肋骨下缘,摸索深入,迂有硬韧筋膜样组织即到达了腹直肌前鞘,调整刀口线与肋弓平行,沿肋弓下缘骨面切开腹直肌鞘数刀,再行纵横剥离,有松动感为止。

⑤腹直肌前鞘耻骨联合点: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直达耻骨联合上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使与耻骨联合上缘骨面平行,沿骨面对腹直肌前鞘做切开剥离,刀下有松动感结束。

⑥胸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压痛点:刀口线与胸骨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皮下,直达骨面,对肋软骨与胸骨的交界处行切开剥离,深度不超0.5cm。

⑦腰背筋膜12肋下缘点:刀口线与肋骨下缘垂直(约与脊柱下段呈15°~30°角),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剌入,直达12肋骨面。调整针刀至12肋下缘骨面,调转刀口线使与肋骨下缘平行,沿肋骨下缘骨面行切开剥离,刀下有松动感为止。

⑧腰背筋膜髂嵴上缘点: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达髂嵴骨面。调整刀锋到髂嵴上缘骨面,调转刀口线,使与髂骨上缘骨面平行,行切开剥离,刀下有松动感为止。

术毕。针刀口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手法操作

病人仰卧位,两医生对抗牵引。一人双手插入患者双侧腋下扶住背部,挽住胸肋侧面,双前臂压于患者双侧肩部。另一人双手握住病人双踝关节上部将病人在牵引下固定,对抗牵引1分钟。

然后,挽胸肋压肩部的医生不动,握踝的医生改为固定髂前上棘,两人瞬间同时下压3~5次即可。送回病房后,仰卧位骨盆牵引。胸中上段病变者除牵引外,可下地行走。胸腰交界处和腰段者,3周内不得下床。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yf/865419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