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湾区,制造传奇,佛山有功夫澎湃在

时间:2023-4-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飞越湾区,俯瞰珠三角,这是一片热土。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浪潮在这里翻涌了40年。大浪淘沙,一个个滚烫的传奇故事在珠江的潮涨潮落中越发闪耀。

屹立在珠江西岸、以功夫闻名于世、以制造业立市的佛山,自带一份厚重、稳健的城市气质。

摄影:张智蓝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跨越万亿GDP,跻身新一线城市……走在“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创新发展路上的佛山,正向世界展示功夫之城的内功修为。

10月27日-30日,第十七届()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联席会暨“中国智造佛山功夫——全国网络媒体看佛山”活动在佛山举办,近百位中国城市网媒大V走进佛山、认识佛山,拥抱佛山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一线实地考察,探寻“中国智造佛山功夫”的秘诀。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佛山功夫”是什么?

让我们从佛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了解这座工业大市的精气神、根与魂

草根传奇

从村镇企业到参天大树

去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达.02亿元,增长6.9%,扎实迈进国内经济总量超万亿城市行列。

既不是省会也不是特区、既不沿边也不沿海,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佛山是如何做到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佛山GDP超过1万亿,凭的是草根经济、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力量。

风起于青萍之末。

生长在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天然润泽出一份敢为天下先的草根底色。

回顾上世纪,奉行“执输行头,惨过败家”的理念,佛山万千农民洗脚上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平层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是当时佛山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好写照。

提出“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南海模式”与提出“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顺德模式”,名噪一时,拉开了改革开放现代工业大发展的序幕。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佛山经济发展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摄影:黄绍斐

万千企业,从村社、乡镇起步,在佛山长成一片民营企业的森林。

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8亿元,增长7%,居全国城市第6位,其中民营工业增长8.3%,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5.2%。

佛山实有民营市场主体87.5万户。截止年10月,佛山平均每个工作日新设市场主体户,其中新登记民营商事主体占比超过95%。

今年8月,佛山企业百强榜单公布,其中有81家是民营企业。这份总营收达到.5亿元的榜单中,民营企业贡献了87%。

毫不夸张地说,民营经济就是佛山经济的中流砥柱。

聚焦佛山企业百强榜,榜单前二分别是碧桂园和美的,这两家营收超千亿的民企创始人杨国强和何享健,均是草根出身。

年,何享健带领23个农民,创立了美的的前身——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半个世纪来,美的不仅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也是当今“全球最值钱的家电企业”;何享健的老乡,杨国强也是农民出身,从“包工头”到“小老板”,在国内城镇化的机遇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广告词响彻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

在年《财富》世界强榜单上,碧桂园排名第位,美的排名第位。昔日的草根企业,现已成长为行业龙头、参天大树。

佛山无数草根企业在时代浪潮中栉风沐雨,自生自荣,土壤在哪里,就在哪里破土而出,生生不息。

美的智能化生产线。

繁荣的民企,亦催生出繁荣的镇街经济。

改革开放之后,佛山大胆向基层放权、向市场放权,把资源配置到最微观的企业和个人,形成了“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形态,南庄的陶瓷、北滘的家电、陈村的花卉、乐从的家具、大沥的内衣、桂城的机械装备业,里水的智能家居,西樵的纺织……

镇街强则佛山强!佛山32个镇街,共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6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0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41个,省级专业镇38个。一大批具有佛山特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了重要影响力。

譬如地处广佛都市核心圈的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70年来,实现“田地”到“工厂”,再到“中心城区”的转变。以珠江开关、昭信集团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已实现了从代工、加工到自主研发的蜕变。在桂城辖区84.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家,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企业11家,每5.26平方公里就有一家隐形冠军企业。

在南海区桂城街道,高楼大厦与生态绿地构成美丽的城市画卷。摄影:黄绍斐

草根经济在佛山大地滋长,企业从草根长成大树。

一批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深耕在佛山各行各业。

佛山企业中南机械制造的关键零部件“柴油共轨单元”,装备在“雪龙号”科考船、国产大飞机等大国重器上,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

医院、医院投用期间,由佛山企业华中数控提供的智能体温检测摄像头为一线战疫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鱼花产业园,凭借得天独厚的优良生态环境,孵化出一条完整的九江鱼花产业链。每天,都有上亿尾鱼苗从这里游向全国各地,在中国人餐桌上,总有一条鱼来自九江;

位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的万顷园艺世界,年产多万株各类兰花,占全国产量近25%,全国每四株蝴蝶兰,就有一株产自这里;

……

万顷园艺世界是南海区花卉园艺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摄影:招海珊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这份“敢拼才会赢”的草根精神,深刻影响着佛山的发展脉络,让这座城市有了不一样的格局与思考。

作为大湾区广佛极点城市,佛山登高而望,提出众多目标:做强大湾区广佛极点、扎实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年9月,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佛山功能定位,提出全力将佛山打造成“一核一区一带”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打造“一核一区一带”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一大举措就是依托佛山雄厚的产业基础,催生发展新动能,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的转变。

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佛山加快推进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优化提升佛山国家高新区发展,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引领带动佛山一环创新圈“1+5+N”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规划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

站在新的高度上,这片曾孕育无数草根的沃土,必能长出新的科技树,支撑佛山创造新的传奇。

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是佛山“一环创新圈”的重要创新极核,也是佛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战略抓手。摄影:梁婉琼

“实”字当头

守实业,干实事

佛山人求真务实,讲究“实”字当头。

这个“实”,不妨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实业,二是实干。

实业,即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

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曾在采访中表示,“理解中国制造,要研究佛山故事。”

“石湾瓦,甲天下”,南风古灶的柴火与精神薪火相传至今多年,佛山人对制造业的坚守与钟爱,自古有之。

明清时期,佛山是全国“四大名镇”、天下“四大聚”之一,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作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佛山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

南风古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有超过五百年的历史并且至今还在使用的龙窑。摄影:刘世辉

承前启后,如今的佛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制造业是佛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家电、家具、陶瓷、机械装备、金属加工等传统行业优势突出,光电、新材料、生物制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成就了佛山的诸多“第一”:

中国第一台双门双温电冰箱、中国第一台全塑料风扇、世界第一台消毒碗柜、中国第一台分体式空调、中国第一台超薄型水控式全自动燃气热水器……

陶瓷产量世界第一、电风扇产量世界第一、微波炉产量世界第一、冰箱产量世界第一、空调产量世界第一、铝型材产量世界第一、消毒碗柜产量世界第一……

美的、联塑、海天、昇辉、新明珠、格兰仕、一汽大众、中国中车、东方精工、佛山照明、石湾酒厂……大批制造业企业,扎根实业,以品质赚口碑,以实力赚市场。

截至年,佛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2.32万亿,这一数字在广东排第2,全国排第6。

以上,被佛山老百姓总结成一句令人骄傲而振奋的话——有家就有佛山造。

佛山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

佛山制造业实力雄厚,门类齐全,优势突出,但是仍达不到制造业强市的标准。转型升级的故事,伴随着每一家佛山制造业企业。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回忆,年,依靠规模扩张和低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遇到瓶颈,美的“壮士断臂”开始改革转型。转型给美的带来阵痛,“譬如年总销售收入下降了30%,一年有多亿元的收入不见了。”方洪波说。

市委书记鲁毅说,力求改革的美的主动在全国收缩中低端生产线,把产品转向中高端,比如主动把多亩土地退给地方政府,不做元以下电饭煲和元以下电烤炉,集中精力投资创新研究院,主动攻关核心技术。可以说,美的为佛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样本。

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佛山积极探索“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之路。

因势而动,佛企纷纷拥抱智造,力求突破。

年,碧桂园宣布进军机器人产业,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应用建筑机器人;同年,美的在收购库卡后,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落地顺德。在两大企业的布局下,顺德机器人年累计产销量超过台,全国每生产销售50台机器人,就有1台来自佛山,来自顺德。

智能升级的故事,老牌企业海天也不缺席。传统的酱油味道酿造,老师傅的舌头就是标准。海天将“老师傅的舌头”量化成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数据指标,固定在多个酿造环节中。一个黄豆从进厂到制成酱油,全程智能操控,基本无需人工。

传统制造企业也在智能技术加持下,告别粉尘飞扬、污水横流的生产困境。走进陶瓷企业蒙娜丽莎的生产车间,生产线整洁干净,只有数名工人在操作。该企业利用全自动化生产线,打造绿色工厂,实现全过程绿色生产,资源能源节约、废渣循环利用、废水零排放。近日,该企业还成为年杭州亚运会官方建筑陶瓷独家供应商。

嗅觉灵敏的佛山人还在智造中找到共享经济的影子。泰格威从去年成功研发了国内第一条数字化铝合金门窗无缝焊接生产线起,就开始接受门窗行业中小企业的代加工订单,以共享工厂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获得高质量产品。

……

市长朱伟在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造业是佛山发展的根与魂,要扎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佛山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年,佛山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9.9%、31.2%。这一数据显示,佛山正不断修炼自身“功夫”,打造中国智造。

房地产巨头碧桂园插上科技的翅膀,在不断做大做强地产主业的同时,持续发力机器人、现代农业等领域,图为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疾风知劲草。疫情阴霾下,佛山制造表现出足够的韧性与活力。

产品广泛用于手机、计算机、数控设备、汽车等领域的佛山企业承安铜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传统线路板市场一半以上订单中断。承安铜业痛定思痛,加大供应防疫产品以及电脑线路板所需的铜材,2月时率先复工,订单排到了下半年。

格兰仕、万和电气、菱王电梯、联塑集团、华兴玻璃、海天味业、科达洁能、溢达纺织等一批头部企业以亮眼的业绩,宣告佛山经济正在复苏。

实干,即佛山人做事情务实,追求实实在在的成效。

鲁毅曾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表示,佛山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绩,关键在于政府与企业的良好互动。

知名财经观察家秦朔曾总结佛山民企的成功奥秘,“佛山之所以能长成这片民营经济的森林,与这一方水土分不开。”

这令人想起广东东软学院党委书记都本伟早前引起热议的一次演讲。

都本伟谈到,为了给学校师生修过街天桥,他曾致电佛山当地一镇长,希望前去拜访洽谈。对方当天下午主动前往都本伟办公室,同行的还有分管副镇长和规划、土地、交通、建设等部门的负责人,一行人现场召开办公会,表示天桥属于市政项目,无需学校出资,由镇财政资金出。

这种坐言起行、实实在在、拳拳到肉的服务方式,确实“很佛山”。

把事情干实干好的服务方式,在企业复工复产时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2月,不少企业因缺乏防疫物资,无法正常复工。佛山发布通告,企业可提前三天向属地政府提出申购,政府尽力协助解决,为企业雪中送炭。

为援企稳岗,抓好“六稳”、落实“六保”,佛山推出延迟复工补助、援企稳岗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系列援企举措,出台支持企业共渡难关十条政策意见、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十条指导意见等近20份政策文件。今年2月至6月底,全市阶段性减免社保费为企业减负达73.16亿元,惠及企业28.24万家,至年底预计能减轻企业负担约亿元。

对普通市民来说,佛山支持市场复苏的决心和举措同样是可感可知的。

4月以来,佛山一市五区相继发行4亿元消费券,“每天调闹钟抢消费券”“排队去花消费券”成了不少市民的生活日常。

7月,佛山“国六”汽车补贴上线,购买“国六”汽车,可补贴元至0元。补贴申领过程“秒报秒批秒付”服务,零材料、零跑腿、零接触,从申报到兑现全程只需几秒钟。市民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yf/865458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