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PresentID: WalterP.Maksymowych,etal. 摘要 背景/目的:脊柱及骶髂关节炎症消退后可见脂肪化生,MRIT1加权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该高信号区域的组织回填,即增生组织填充骶骨与髂骨的关节间隙,被认为反映了侵蚀修复。脊柱成像研究表明,脂肪化生可以预测新骨形成。我们推测脂肪化生是骶髂关节侵蚀后发生强直的关键步骤。 方法:我们使用骶髂关节SPARCC结构分数(SSS)的方法来评估脂肪化生(FAT)、侵蚀(ER)、回填(BF)和强直(ANK)。 SPARCC分数依赖T1加权序列上5个连续的冠状位切面,且前方通过关节软骨。采用二分类变量计分有或无来判断骶髂关节的脂肪化生、侵蚀、回填和强直。评分范围是:FAT(0-40),ER(0-40),BF(0-20),ANK(0-20)。第一项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45例AS患者。其中接受标准治疗(N=22),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N=23)。不同时间点(基线,2年)的MRI结果由四位阅片者盲法评估。第二项研究共纳入患者,其中接受标准治疗(N=69),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N=78)。两位独立阅片者盲法评估MRI结果。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识别回填和强直的强预测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治疗方案,CRP(基线和2年的变化),骶髂关节炎SPARCC评分(基线和2-年)以及基线的脂肪化生(FAT)、侵蚀(ER)、回填(BF)和强直(ANK)SSS评分)。 结果:4名阅片者读取了45例病人的SSS评分,均值显示2年内侵蚀的消退和回填(P=0.)与骨性强直(P=0.)明显相关。2名阅片者读取了例病人的MRI结果,均值显示2年内侵蚀的消退和回填(p0.)、脂肪化生(p0.)和骨性强直(p=0.)明显相关。骨性强直与脂肪化生也明显相关(p=0.)。治疗组间存在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蚀评分下降预测回填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R2=0.44,F=14.6,P0.)(SSS侵蚀变化:β=-0.74,T=-4.1,P=0.)。31名患者(21.1%)新发骨性强直,较没有强直的患者与侵蚀的消退相关性更高(采用Mann-Whitney检验,P=0.)。多变量模型(调整后R2=0.24,F比值=10.0,p0.)分析提示基线期回填评分、侵蚀的降低和新的脂肪化生是骨性强直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骶髂关节的强直发生在侵蚀修复之后,脂肪化生是侵蚀和强直中间一个关键的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