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6号,一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入住骨科一病区,患者男性,30岁,主因脊柱后凸致髋关节疼痛麻木5年活动受限,来我院就诊,患者由家属扶入病房,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位年轻帅气的青年,行动的不便让他略感不适,但让大家感到震惊的是他驼背变形,这种疾病在我国总体发病率约0.3%,在18—30岁年龄阶段发病率高达10%左右,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起病隐袭,面对这一高发病率我们需要对这种疾病有更多的认识。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患者起病时会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或发僵,尤以卧久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有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着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者脊柱畸形。据报道,我国大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 AS尚无法根治方法。但是患者如能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达到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可通过非药物、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治疗,缓解疼痛和发僵,保持良好姿态,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以达到改善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该患者入住我院后,期间由于经济原因,医院及社会各界的捐助,让患者及家属看到了治疗的希望。医生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已出现了明显症状,保守治疗已无效,患者及家属要求进行手术治疗,经过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术前功能锻炼,患者于11月12号08::00进入了手术室,在马华松主任的领导下,医护团队经过的5个小时的密切配合,成功的完成了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患者术后给予了抗感染、补液、止痛、预防深静脉血栓等药物治疗,并行患肢主动及被动肌肉收缩功能锻炼,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者顽强的意志使他经受住了这严峻考验,接下来的术后功能锻炼将尤为重要。 我们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制定了以下方面的康复计划: 1、体位:术后6h仰卧位,,患者保持外展中立位(15度—20度),在患肢腘窝出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取去10度-15度,并穿丁子鞋避免患者外旋。翻身时将患肢及髋关节托起,并保持轻度外展位。 2、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及切口变化: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尿量、引流量的观察,严密观察末梢循环是否良好,观察患肢感觉、运动、颜色、肿胀程度、静脉充盈情况。 3、饮食指导:早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进而半流食(面片汤菜汤等),中后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 4、功能锻炼: 早期:术后(1-7天)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子鞋开始下肢所有肌肉等长收缩练习,20次一组,每天2-3组。 中期:(术后8-14天)按早期功能锻炼方法锻炼。CPM机辅助被动练习。卧位到坐位,双手支撑做起,无头晕症状后扶助行器床旁站立10秒,每天1-2次,尽量患肢不负重,有人床旁保护。 后期:(术后3周-3个月)继续安中期功能锻炼方法锻炼。弃拐时间因人而异。 经过术后的积极治疗,患者现在已经可以扶助行器下地行走了,我们为患者的康复欣慰,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的AS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重新燃起他们生活的希望,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认识AS,并能传播下去。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