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疼痛医学:专注于传播脊柱微创疼痛科普知识,学术交流。我们诚邀各位疼痛人投稿,共同推动脊柱微创疼痛科普传播。 投稿邮箱:bjdhyl .COM腰背痛这一古老的疾病,目前已成为一种有显著意义的国际性健康问题。Hult估计有多达80%的人,在他们一生当中的某一时期受到腰背痛的困扰。据美国国立健康统计中心(National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报告,脊柱和腰背部的伤痛被列为45岁以下人群活动受限的最常见原因。腰椎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极大,其治疗亦十分棘手。目前情况是,坐骨神经痛已经成为脊柱病人群体中家喻户晓的名称,腰椎间盘切除术也成为全世界做的最多的手术之一。对于可以保守的椎间盘突出病人,锻炼调整,无损为高。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微创处理,微损为妙。在本期的骨医小灶中,黄鹏医师将详细介绍目前最热门腰椎微创技术-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传统开放式手术损伤大、对脊柱稳定性有影响。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微创方法不断涌现。微创的精髓是应该与传统手术疗效相似,却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结构,在减压和减少破坏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我在此介绍目前最热门腰椎微创-椎间孔镜技术。 YESS技术创始人AnthonyYeung 年Yeung等研究出第三代脊柱内窥镜YESS系统(YeungEndoscopySpineSystem),标志着这一微创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周跃教授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6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入路位置 微创治疗的疗效关键是选择适应症,确认问题椎间盘,选择最合适的微创方法。椎间孔镜下或内镜下显微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与椎板切开、椎间盘摘除术的选择标准并没有本质的差别。选择行微创手术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须表现出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适应症和禁忌症如下: 适应症 持续或反复发作根性疼痛(腿部疼痛),至少是根性疼痛重于腰痛。 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包括运用甾体或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理疗、作业或条件训练程序,建议至少保守治疗4-6周,但如果出现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则需要立即手术;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禁忌症 有基础疾患,如心脏病、癫痫等,或其他潜在需要改为静脉麻醉或全身麻醉风险者; 患有传染较强的疾病,门诊消毒及隔离条件不够者; 有精神疾患、酗酒等不能配合者; 有智障及其他不能正常交流者; 小孩年龄小于14岁; 成人年龄大于80岁; 有脊柱不稳需要置入内植物者或其它需要内固定矫形者。 技术特点 椎间孔镜临床优势 经皮椎间孔镜(成功为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了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患者均为腰痛和单侧下肢放射疼痛,经过药物、卧床等治疗无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经充分准备后,在局麻下经腰椎侧路途径,完成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即刻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术后症状缓解如常人,术后1分钟可以下地,手术当天出院。 据了解,该技术通过特殊的外侧椎间孔入路途径,在内窥镜监视下摘除椎间盘突出组织,比通常的后路手术创伤小。典型的椎板切除术为了接近目标点,必然对脊柱稳定重要作用的结构造成广泛破坏,这通常要求立即进行脊柱融合。 相反地,椎间孔镜技术通过专利的扩孔器和相应的医疗仪器,逐渐扩大椎间孔,完全摘除任何突出或脱出的碎片以及变性的炎性髓核。并可对病变部位进行持续灌洗消炎,运用射频电极修补纤维环,消融神经致敏组织,阻断环状神经分支,解除患者软组织的疼痛。 椎间孔镜与其他治疗比较 我理解,椎间孔镜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入路。是从自然的解剖通路(椎间孔)进入,从神经根和硬膜的下面最文章。比后路手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先天优势。 另外的优势在于直视技术。不但提高了安全性,与髓核机械切除减压、化学髓核溶解或激光气化等间接减压技术相比,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是针对性切除突出椎间盘碎片、减压神经根的直接技术。 而近年被广大认可的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虽然可应用于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因其手术入路及手术过程与小切口开放手术方法相同,都需经椎旁肌入路和实施椎板开窗,肌肉韧带和骨质结构切除,因此其微创性有限。椎间孔镜技术与其相比具备创伤更小,出血更少,麻醉更简便,术后恢复更快及经济负担更轻等明显的优势。 椎间孔镜技术优势总结: (1)手术创伤小: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脊柱微创手术切口更小,对椎旁肌肉的损伤也明显减小。 (2)疗效满意:对于合适的患者,疗效高于开放手术,优秀率超过85%。 (3)恢复快,做完后1分钟下地。 (4)手术出血非常少,可以说忽略不计。 (5)皮肤切口小(6毫米),更美观。 (6)术后1分钟即可下地,当天出院,住院仅几小时。 (7)疾病复发和再发时更容易补救,甚至可以补救开放手术的问题。 该技术代表一种全新的脊柱微创手术概念,是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突破性发展。由于它的诸多优越性,目前国际脊柱外科领域已经公认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将占据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 具体技术 YESS技术与TESSYS技术 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术式分别为:Yeung等介绍的经Kambin安全三角区进入椎间盘内行间接椎间盘减压的YESS技术和Hoogland等设计的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行直接神经根松解和减压的TESSY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虽然这两种技术都是在局麻下经后外侧入路行腰椎间盘切除,但无论在手术理念、穿刺方向和手术工作套管的放置部位上都有所不同。 Hoogland等针对YESS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套不同直径的椎间孔铰刀,通过逐级切除下位椎的部分上关节突前下缘骨质结构,扩大椎间孔,将手术工作导管直接置入椎管,在内窥镜直视下,经硬脊膜前间隙直接下取出脱出或游离腰椎间盘组织。 采用该技术不但能处理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而且还能直接取出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并可同时行腰椎间孔扩大成形。由于TESSYS手术是经扩大后的椎间孔进入椎管,不但手术工作套管比较容易置入,而且不经过范围比较狭小的Kambin三角进入椎间盘内,有效避免和降低了穿刺与置管过程中对出行神经根和背根神经节的损伤。但该技术也存在操作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易损伤椎管内血管、走行神经根和硬膜囊等缺点。 PELD手术因特殊的手术入路有增加额外的医源性损伤的风险。为保证手术安全而采用局部麻醉,这是因为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把术中疼痛感受迅速反馈给医生,以帮助医生了和判断手术的安全性。 对大多数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盘源性疼痛,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都会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侧后入路作为治疗方式。新式的神经监护仪器和设备能在刺激神经的时候提醒医生,甚至在器械没有和神经直接接触时也能敏感反馈。神经监护对于刚开始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医生有提醒的作用。 PELD手术VSMED手术 年,Foley首次报道经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全球已有余家医疗机构开展这一手术,并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MED手术吸取了传统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技术与内窥镜下微创技术之优点,通过一系列扩张通道来完成手术入路的建立,并通过1.6cm微创工作通道来完成过去只有通过开放手术才能完成的椎板开窗、小关节切除、神经根管减压及椎间盘切除等手术。 由于先进的摄、录像系统将操作视野放大了64倍,与直视下的手术相比,在术中能更加准确地辨认和保护好手术视野区的硬脊膜囊、神经根和椎管内血管丛,同时清晰的手术视野又确保更加安全精准地完成各种手术的操作,有效避免传统手术视野小、操作粗暴和骨关节结构破坏较大的缺点,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后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有效降低术后瘢痕粘连和腰椎不稳定的发生率。 自年该技术引进我国后,目前国内已有余家医疗机构开展这一技术。因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和传统手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由此推动了中国脊柱微创外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随着PELD技术在国内的迅猛开展,有初学者总爱问是先选择PELD技术好?还是先开展MED手术好?甚至有部分学者认为既然有了PELD技术,是否意味着MED技术已经过时或应被历史所淘汰。 笔者认为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而是由各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聚合在一起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每个技术都有最佳的手术适应证,一名优秀的微创脊柱外科医生,不但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而且还要学会正确的选择和应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腰椎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中,MED手术可采用经单侧入路行双侧潜式减压,不但减压充分有效,而且骨关节结构破坏较小,完整保留了减压对侧的小关节突结构,从而有效避免了传统减压手术,术后需要固定融合等缺点。对此,目前的PELD技术或PEID技术还难以达到MED手术的充分减压效果。因此,MED技术不但不会被淘汰,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在如何选择PELD或MED技术问题上,每位医生应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本单位的医疗设备条件决定。MED技术是在传统经典的后路开窗手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学习曲线较短,手术操作容易掌握,手术适应证广,无放射性损伤。而PELD手术学习曲线相比较长,手术操作难度较高,医生的X射线损伤较大,但手术的创伤小、椎管内干扰少、患者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微创的外科手术,同时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和下腰椎手术后失败综合征的微创手术翻修中,具有传统翻修手术无法比拟的独特手术效果。 术前准备 为了精确确定突出或脱垂的髓核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椎间孔骨质增生的情况,手术前要进行彻底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和MRI是精确确定髓核大小、位置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种类与普通手术相同,如有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者请相关科室会诊。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血液生化、血清六项、凝血。 手术效果 一般来讲,大部分患者术后效果都很好。例如,术后一分钟,病人就能下地行走,直腿抬高试验比原来更高。之后的效果总结有几种。 一是,术后不错,之后疗效一直不错。大多数病人(91-93%)属于此类。 二是,一小部分病人(5-6%),术后不错,但之后早期存在疼痛,不适,一般2-3月后慢慢就很好。不用担心。 三是,非常少比例的患者(2-4%),术后一直存在症状,甚至到3个月还是很疼痛,需要卧床,对于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后续的其他治疗方法进行处理。 技术参数 微创椎间孔镜技术参数 创伤大小:6mm 手术时间:40-90分钟 安全性: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 手术有效率:91%-93% 手术优秀率:90%左右 复发率:2年内,4.7%左右 出血量:10-20ml 疼痛度:轻微疼痛,术后稍痛, 镇痛药使用:局部麻醉,约10ml利多卡因 下地时间:术后1分钟 卧床时间:不需要严格卧床 术后护理:1天后基本可自理较复杂,术后需伤口引流等,需6天后方可坐立 康复时间:每天可以下地活动,建议6-8周后工作,3个月之后锻炼。 经典病例一 高*女,腰痛伴左臀部疼痛麻木,左足麻木半月。 查体:腰5骶1棘间及左棘旁压痛、叩痛明显,疼痛向左臀部放射,左臀部外侧及左足底皮肤感觉减退,左跟腱反射减弱,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0°),加强试验阳性。 腰椎MRI示:L5S1椎间盘突出,左侧神经根受压。 (图)术前CT (图)体表定位 (图)置入扩张管 (图)取出的游离髓核 (图)术后1分钟直腿抬高试验,恢复正常高度 学术交流 信息传播 脊柱微创疼痛医学解决方案 医院后顾之忧 依托最新技术,医院和医生在开展脊柱微创技术时遇到的困难,医院实际情况和病人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全面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解决人才推荐、技术培训、设备分期、设备投放、科室共建等各方面的困难,完全消除用户的后顾之忧! 多种培训方式组合,提升学习效果 多个不同功能定位的培训基地 专业学组的学术交流平台 技术学习过程 进修学习软组织学习班脊柱微创基础班脊柱微创提高班 扶上马送一程 服务-58749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