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临床数据统计:近期,在来我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86%的患者皆因为“疼痛”入院治疗。冬季,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变化最明显的时期,有些患者出现了关节疼痛加剧,吃药、打针都没有之前的效果了;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突然出现关节僵直、活动受限等症状。 医院李明教授提醒:对于疼痛复发、加重的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脊柱僵硬强直,夜间疼痛难忍、翻身困难,关节脊柱活动受限出现牵拉痛。 为何冬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会有所加重? 虽然强直性脊柱炎,并不像呼吸道疾病等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冬季,对于强直患者来说是道坎,发作或病情加重的人不在少数。在医院,李明教授指出,入冬之后,来院就诊的患者数量比之前多了近5%-10%。 李明教授指出,为什么在冬季这段时间强直患者会纷纷复发或加重病情,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一个是气温,天气寒冷,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多流向人体重要器官,关节等部位就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作; 第二:寒冷天气易造成人体免疫力的下降,感染也是导致强直性脊柱炎复发加重的原因之一。同时,强直患者关节病灶会出现微循环障碍,这也进一步导致病情加重。” 冬季疼痛加重,为何吃药、打针咋都没效果了? “最近在接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多数是近日有感冒受寒倾向,一受寒或是一疲劳就会发作或加重。”李明教授说。很多患者会在疼痛发作或加重的时候增加药物用量,甚至去打费用不低的生物制剂来缓解难忍的疼痛,却发现效果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最后发现已经不管用了!这是为什么呢? 医学上已经证实:强直性脊柱炎是因自身免疫紊乱产生无菌性炎症引发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疾病。无菌性炎症随着血液循环附着到中轴关节的关节囊及滑膜上反复刺激,从而导致关节囊、滑膜充血、水肿、增厚等临床症状出现,致使传统治疗的药物及营养物质都很难突破病变的滑膜层到达关节腔内,因此失去了药物治疗的初衷。药物和营养进不去,关节腔内的代谢产物排泄不出来,恶性循环加剧,从而加速病情的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吃药打针本身并不是没有效果,而是因为体内的“恶性循环”一直存在,吃药打针无法进入关节腔内病灶部位,进行深层祛炎治痛,所以导致很多患者依然出现疼痛、关节受限等情况。 单一治疗效果有限 多学科联合治疗理念更科学 李明教授指出: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复杂性,加上每个患者自身病情、既往治疗史、耐药性、体质等个体化差异,单凭药物、打针等千人一方的治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需求。 多学科联合治疗理念的运用,为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响应多学科联合治疗理念的“小分子治疗体系”是从检查到治疗再到康复等各个环节出发,由局部“袪炎治痛”到“微创松解关节粘连”再到“修复骨质、免疫调节”入手治疗,打破以往千篇一律、治标不治本的模式。 第一点:局部治疗,袪炎治痛、解除关节粘连受限。 通过影像学、TMT医用红外热成像仪等精确查找炎症分布,根据“炎症分布及程度”采用小分子净化祛炎生物仪、高频水针治疗仪等微创介入O3、单原子氧、羟基-OH等高活性物质,溶解、氧化关节、脊柱附着点炎症及炎性增生组织,解除由炎症引起的疼痛、背僵等症状。 针对无菌性炎症、免疫复合物(B27)及致病因子造成的关节囊增生、关节粘连、骨质损伤等,采用可视微创针镜联合微创粘连松解技术进行局部松解,粘连增生剥离;彻底打通关节囊包裹屏障,使药物及营养供给通道恢复正常,在体外冲击波、干扰电的良性刺激下,可加速软骨及周围骨质的修复及功能重建。 局部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局部关节病灶无菌性炎症、免疫复合物及致病因子,解除粘连受限,恢复病变关节药物及营养供给,使患者长期疼痛、背部僵硬、关节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解除。 第二点:全身调节,既清除血液中炎性因子,同时调节免疫、标本兼治。 对血液中存留的致炎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免疫复合物,采用国际最新技术-免疫吸附疗法选择性的吸附、排出,阻断因血循造成的再次炎症侵犯。 同时结合NSAIDS+DMARD+植物药+中药等全身免疫调节,后期配合中医理疗、物理牵引等,使全身免疫系统达到平衡,彻底阻断无菌性炎症再次入侵,标本兼治。 总之,全身调节的目的在于:吸附全身血液中致炎因子、炎性介质等,从根源将免疫系统调节正常,阻断无菌性炎症再次入侵,从而达到标本兼治。 李明教授温馨提醒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来说,预防病情加重,冬天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保暖工作。尤其应注意避免腰臀部着凉,如果坐在办公室内,最好带个护腰垫子,尽量在腰臀部围一圈棉絮或类似物,保证冬季腰臀部的保暖。 联系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