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在平昌冬奥会上为中国代表团获得唯一一块金牌的短道速滑选手武大靖在微博上公开道歉了,道歉的原因挺让人觉得心酸。 他在参加一个电视台节目的时候,被主持人要求模仿著名演员张嘉译走路。他本来都已经拒绝了,觉得不礼貌,但是架不住主持人的一再撺掇,“很多人都在学”,于是就摇摇晃晃地学了一下这个姿势。 张嘉译走路的姿势的确很独特,弯着腰,伸着脖子,走起来身子一晃一晃的,两只手也大幅度地左右摆动。这个走路的姿势,几乎已经成为了他的标签,甚至看上去非常有那种大叔的痞子味儿。 但是他自己并不想这么走,他从22岁开始就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非常痛苦。他之所以会选择这种在形体课老师那儿看来完全不合格的走路姿势,是因为他的脊柱痛,迫不得已,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他的痛苦。 张嘉译今年48岁了,他的脊柱痛了26年。这26年的痛苦和不便,是一般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这26年的坚强和乐观,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和模仿的。 但是有人用这种痛苦来取乐,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而且是在面向观众公开播放的节目里。 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真的。 02 可能很多人把这种情况叫做幽默感,认为很好笑,很活跃气氛,很能体现大家关系的亲疏,更能表现自己和张嘉译挺熟。 幽默感是人类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我觉得,即便是在幽默感这种能力上,也分高级和低级的。 就像我们小时候,不懂得尊重,不懂得忌讳,特别喜欢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或者病痛来开玩笑,给人家起一些带有侮辱性意味的绰号,学习人家的某种特征,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直到我们长大了之后,见过的事、读过的书、听过的道理多了之后,才开始渐渐明白,有些事儿,是不能用来开玩笑的。 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成长,这也是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从无知到智慧、从懵懂到教养的一种进步,这也是一个孩子长大成为一个成年人必须要学会的品质,也是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除了在艺术作品里必要的人物形象塑造之外,我特别反感这种模仿残疾人、病患者的行为,尤其是你还把这样的行为当成一种娱乐,当成一种噱头,甚至当成一种生意。 我总觉得,你是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这是一种特别低级的幽默感,低到极限。 03 有人说,张嘉译自己也经常拿这个开玩笑,说明他自己也不在乎。 允许我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样说话的人,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傻白甜了。一个被病痛折磨了26年的人,一个因为疼痛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的人,怎么可能不在乎? 这种病痛,如影随形、如蛆附骨,每时每刻都在患者的身体里盘旋,怎么可能会有人不在乎?再说了,你有什么权力来决定别人在不在乎? 张嘉译对自己走路姿势的玩笑,不过是对自己的一种开导和自嘲,在我看来,其实更多的就是“这个玩笑我自己先开了,你们就不用再开了,谢谢”。 就像我开始说的幽默也分高级和低级一样,自嘲,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保护自己,这就是高级的幽默感。 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张嘉译嘲笑了自己,就等于给全世界发放了一张嘲笑张嘉译的许可证。然后他们就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把这件事情拿出来嘲笑,甚至作为宣传的噱头。 我更理解不了的是,还有一些跟张嘉译本人合作过、甚至亲眼看见过他吃药的演员,也在舞台上嬉笑着模仿张嘉译走路的姿势,以此来证明关系的亲近。 可是,关系越亲近,不是更应该保护自己的朋友不受伤害吗? 04 很多人在用各种方式辩解,说模仿的人事先也不知道张嘉译有这样的疾病,也是无心之过。 我承认,可能很多在某些社交软件上模仿张嘉译的人,真不知道他有这样的痛苦。但是,身为娱乐界里的所谓圈里人,是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的。 张嘉译有强直性脊柱炎并不是什么秘密,甚至他自己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公开说明过,随便用一个搜索引擎就能找到采访的原文。 常年封闭训练的奥运冠军武大靖可能没有留意过这样的新闻,但是作为电视台从业多年的专业主持人,竟然不了解张嘉译走路姿势的背后原因,进而做出这样的策划,要么就是能力不够,要么就是素质不够,没有其他的解释。 最后说一句,这篇作文不是单纯地替张嘉译鸣不平,是为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受到这种嘲弄的人鸣不平。 别以为用刀、用拳头才会造成对一个人的伤害,有时候,语言和表情对一个人的伤害可能更大。 如果我身边有这样拿别人生理缺陷开玩笑的成年人,我会和他渐渐疏远,因为我觉得,他缺乏对一个人起码的尊重和关爱。 简单地说吧,我看不起他。 英俊的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