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虎啸帝王州,旧是东南最上游的徐州魅力

时间:2023-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故事徐州,北国锁钥、南国门户。

作大风歌,新生的汉王朝一如此风。起于青萍之末,缘于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涤荡乱世,徐州便是王之故都,大汉故里。

楚河汉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破釜沉舟、大逆不道、汗马功劳、约法三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些故事你一定耳熟能详。

徐州在整部中国古代史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体现在“楚风汉韵”四字上,“始皇东游”、“霸王别姬”、“鸿门宴”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串起了徐州故事。

楚汉交锋,其中的尔虞我诈多少都离不开徐州这座浑厚的城市背影。

从闪耀的舞台退至幕后

徐州又称彭城,因尧封彭祖建大彭氏国,故而得名。在中华大地上,彭祖文化仅徐州一家,别无分店。

徐州作为九州之一,自古就有:“道贯南北、衢通东西”之称,与“景存山水、史耀古今”之誉。

正如三国开篇所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类似桥段在中国历史上上演无数次,但每次群雄并起时我们都能发现徐州的身影。

徐州历史上发生过大大小小四百余次战役,精彩的历史留下了诸多史迹,尽管经历这么多次洗礼,我们仍然有幸看到那些见证历史的物件。

“俯拾有文化,移步皆历史”奠定了徐州深厚的文化基础。“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正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徐州始终不尽人意,有种“养在深闺未人识”的朦胧感觉。但如果了解历史上的那些精彩故事,会发现今天的徐州平静的出奇,毫不张扬。

一座走过了六千年的城池,脚下当然稳得很,这也铸就了现在徐州人的“佛系”却务实的重要原因。

以鲜为主,汇聚八方

徐州人的祖先彭祖是我国烹饪界公认的始祖,他的养生之道首先就是饮食,强调以“鲜”为主,如今的徐州美食也秉承了大彭遗风。同时,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徐州自古就是“五省通衢”之地,这让徐州菜融合了八方口味,自成一派。从口味上说,徐州菜口味重,偏咸辣。

在徐州,一顿地道的早餐让人饱食餍足。饣它(sha,读啥)汤是徐州人早餐最爱的一种鲜汤,用母鸡和麦仁熬制而成。

辣汤用大骨、鳝丝、母鸡熬制,再加上面筋、黑胡椒、姜、鸡蛋花等,既鲜又辣;烙馍是徐州特有的面食,口感柔韧、有嚼头,徐州人经常卷着香脆的撒子吃(烙馍卷撒子);八股油条真的有八股,香脆可口。除此之外,还有油饼、煎包、锅贴饺等小吃。

辣汤

徐州菜中,羊方藏鱼是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文火同炖,据说“鲜”字即源于此;地锅是将鸡、鱼等置于铁锅之中,待到沸腾时将面饼贴于锅沿同煮,食之汤浓饼酥;把子肉肥而不腻,常搭配面筋、海带结、腐竹、黄花菜等荤素结合。

烧杂伴也叫“全家福”,可将你喜欢的各种荤素菜掺拌在一锅里,用高汤烧煮;东坡回赠肉相传为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所创,将五花肉焖至酥烂,肉汁鲜香醇厚。

汉风起兮云飞扬

1、沉醉在山水怡人的云龙湖畔,探索迷宫般的户部山古民居群

大文豪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时从宾佐僚吏游览云龙山、云龙湖。站在山上,留诗曰“笔中好在留台寺,遥知旗队到石沟。”石沟指云龙湖,以形而名“石沟湖”。

一改过去煤城、老工业城市的印象,徐州处处青山绿水,市区山峦湖泊交相辉映,故黄河穿城而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流,人文古迹在老城区分布紧凑。

云龙湖,宛若一颗明珠镶嵌在徐州市中心,给这座豪情的城市增添了些许柔情。三面环山、水域开阔、景致丰富,是杭州西湖的姊妹湖,比起西湖的人潮汹涌,云龙湖更像是自家人的休闲乐园充满健康欢乐的气息。

沿“滨湖公园——湖东路——小南湖——珠山——湖中路”环内湖。湖中路将云龙湖“切”成两半,湖东路与历史相遇,颇有“江南园林”韵致,小桥流水伴着亭台楼阁;珠山为纪念道祖张道陵而建,从中可了解道教文化。

燕子楼位于知春岛上,因飞檐挑角形如飞燕而得名,这座小楼见证了唐代女诗人关盼盼的爱情故事,白居易等历代诗人咏诵不绝。

2、极具诗情画意本身的户部山古建筑群

户部山是古代徐州的黄金宝地,民间流传着“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

如今,户部山仍遍布民居大院,民居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连通成一片,两层叠压的“鸳鸯楼”建筑风格,及垒砌两层墙体的“内生外熟”的构筑方法,最具地方特色。

除了建筑本身,户部山古建筑群也是徐州民俗博物馆和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所在地。

老房子内摆放老照片,布置得古色古香,还有婚俗、节庆等表演;地方戏曲、剪纸、香包、花灯、风筝等专题展厅,其中以香包为徐州民间艺术的代表。

3、“两汉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项羽戏马台

徐州是汉王朝的发祥地,西汉时期,徐州也是其诸侯国楚国所在地,如今还保留了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等大量楚汉遗迹。

汉代流行厚葬,古墓庞大,陪葬品也十分丰富,因徐州多山的地形,西汉楚王陵大多凿山为墓。

纵使沉迷于时下流行的“盗墓”小说,真正见到如此庞大深邃的地宫也会由衷赞叹,除了没有机关怪物,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北洞山汉墓中复杂幽暗的地宫能让你好好过一把古墓瘾。

汉兵马俑博物馆,这是楚王陪葬坑之一,两条墓坑中站立着庞大的兵马俑军阵,步兵、车兵、骑兵排布整齐。在发现时就被淹没于潭水中的水下骑兵俑展厅。接下来,汉画长廊展示了生动有趣的汉画像石。

4、两汉文化看徐州,精髓就在徐州博物馆

到了徐州博物馆,就会明白“两汉文化看徐州”这句话绝非浪得虚名。近年来,徐州挖掘出不少汉代大墓,狮子山、龟山、北洞山、驮蓝山等出土的大部分珍宝都在此展出。

博物馆文物陈列楼有三层,最值得一看的是二层的“天工汉玉”展厅,镇馆之宝狮子山楚王陵金缕玉衣就在这里,还有龙形玉佩、S形玉龙佩、玉璜、玉环、玉漆棺等件件精美,温润剔透。

“汉室遗珍”展出了墓葬中精美的青铜器皿,能辨别墓主人身份的印章,及显示尊贵身份的金饰物等。

“俑偶华采”展出了徐州出土的陶俑,不仅有充满男性阳刚之气的汉兵马俑,还有充满女性柔婉的乐舞俑、抚琴俑;“金戈铁马”展出了汉代兵器,沉重的铁盔甲、锈迹斑斑的错金银兵器上渗透着几千年前的烽火硝烟。

5、怀红色经典,重温淮海战役的壮烈篇章

徐州历代大大小小的战役,塑造了这片土地上的英雄豪情,留下了不少战争文化遗存和风云传奇。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建成,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镏金大字,塔座上还镌刻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中烈士们和英雄事迹。

漫步苍松翠柏深处,途径总前委群雕、淮海战役碑林、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都让人不禁肃然顿足,静静地缅怀先烈、悼念英灵。

6、大运河边的窑湾古镇自然风光兼有南北风情

窑湾古镇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的交汇处,“鸡鸣闻四县”、“东望与海、南瞰淮泗、西顾彭城、北瞻泰岱”的描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

明清时期曾随京杭大运河繁荣鼎盛,后因运河衰落和连年战火损失惨重,如今经过修复,成为大运河沿线的一颗明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bj/865454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