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经典诗歌文白解析# 大好河山朗诵/陶然文斋 《题都城南庄》朗诵:陶然文斋01:04来自陶然文斋《题都城南庄》 文/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浪漫柔情白话鉴赏 去年今天在这扇门里, 姑娘脸庞相映桃花般红艳。 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 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在春风里。 诗人崔护 崔护(—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著名诗人。其诗诗风精干、婉转和亮丽,语言讲究、清新。一生诗作不是巨大,在《全唐诗》存诗只有六首,但都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雅俗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千万万人都似曾有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美誉。 都城庄园传说故事 关于此诗,有一个美丽动人的“聊斋”式的传奇故事,体现书生崔护的“本事”(注:我认为故事中的“崔护”非诗人“崔护”,后人为突出崔护的才华才编撰出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版本,颇有“蹭热点”“蹭名人”之嫌疑。) 故事内容:唐朝,博陵(指河北省安平县)有一青年崔护,容貌英俊,文才出众,性情孤洁寡合,来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却名落孙山。由于归路遥远,便在京城附近居住,准备来年再考。清明时节,一个人去都城南门外郊游,遇到一户庄园,房舍占地一亩左右,园内花木丛生,桃树红艳,但却寂静好似无人。崔护走上前去叩门,过了一会儿,有位女子从门缝里瞧了瞧他,问道:“谁呀?”崔护报了姓名,说:“我一人出城郊游,口干舌燥,求点水喝。”女子进去端了一杯水来,打开门,邀请他进去休息喝水。她一个人靠着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看着崔护,眼里流出深深的情意。她姿色艳丽,神态妩媚,极有风韵。崔护用话引逗她,她却只是默默不语。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她似有不胜之情,默默回到屋里,崔护也不住地顾盼,然后怅然而归。此后一年,崔护没有再去见她。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忽然思念起她来,相思之情无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上了锁。无奈之下,崔护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几天,他又来到城南,去寻找那位女子。听到门内有哭的声音,叩门询问时,有位老者走出来说:“你是崔护吗?”答道:“正是。”老者哭着说:“就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崔护又惊又恐,不知该怎样回答。老者说:“我女儿已经成年,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从去年清明开始,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在左边门扇上有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后便病了,于是绝食数日就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么个女儿,她迟迟未嫁的原因,就是想找个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自己的终身。如今她不幸去世,这不就是你害死她的吗?”说完又指着崔护一边数落一边大哭。崔护也十分悲痛,请求进去祭拜亡灵。见死者安然地躺在床上,崔护禁不住抬起她的头让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女子睁开了眼睛,好似凝望着崔护,过了半天,复活了。老者大为惊喜,高高兴兴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 人面桃花成语典故 美丽动人的故事和崔护的题诗衍生出一个典故,即“人面桃花”,成为一个成语。它被用来形容男女邂逅分离后男子追念的情形,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惆怅迷惘的心情。 文人骚客创作时常常用到这个典故。比如晏几道《御街行》:“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再如袁去华《瑞鹤仙》:“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所以说,大家不要对“人面桃花”有歧义啊!不能从字面理解的,否则会整出笑话的,令自己尴尬的。 戏剧名曲 “人面桃花”由于其的传奇性、故事性,被历代艺人争相改编出戏剧作品,如最早元白朴《崔护谒浆》的杂剧,还有明孟称舜《桃花人面》杂剧,又《题门记》传奇。后来还被改编为评剧、京剧、桂剧、越剧及影视剧等。但以戏剧名家欧阳予倩改编的评剧和京剧《人面桃花》为最有影响力的。李小舫移植于京剧同名剧目,喜彩莲、张润时、李小舫等首演于上海时代剧场。而且此剧还是著名演员刘小楼、韩少云的代表剧目。 由此可见“人面桃花”的艺术魅力,是戏剧的经典素材。 知音知否结束语 朋友们,“人面桃花”集“诗词名作传说故事成语典故戏剧名曲”宠爱为一身,陶然文斋把最精彩的内容分享完成了,非常值得大家收藏。 除了这个成语,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些经典的您还喜欢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分享。 同时,还有什么建议和主张我们可以通过私信和评论区进行沟通探讨,生活不但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同时也为弘扬传统文化锦上添花! 《春泛若耶溪》鲜为人知的诗歌,作者唐朝诗人綦毋潜,观后收藏! 《楚辞九歌》11篇诗歌精选5篇,独领风骚花落谁家?阅完便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