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在医学上是一种慢性的迁延性疾病,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并可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女性病人周围关节受侵犯较常见,进展较缓慢,脊柱畸形较轻。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病程缠绵,且易造成残疾,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下面看看中医对此病的治疗案例: 强直性脊柱炎证属湿热痹阻,施以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杨某,男,25岁,教师。年03月03日初诊。 主诉:颈背部酸痛1年,加重1周。 初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颈背部酸痛,伴僵硬,重着,转侧不利,医院查HLA-B27阳性,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口服塞来西布、柳氮磺吡啶。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用药1月后自行停药,行针灸、拔罐、药物熏蒸等治疗,但疗效不明显。1周前因饮酒后症状加重,现症:颈背、腰骶部酸重疼痛,活动受限,屈伸不利,晨僵明显,烦热、口苦,胸脘痞闷,小便短黄,大便干。 体格检查:驼背畸形,脊柱侧弯、颈腰椎活动受限,枕墙距5cm,扩胸度2.5cm,指地距35cm,双侧4字试验阳性。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ESR25mm/h,RF(+),X线片示胸腰椎竹节样改变,骶骼关节面模糊,间隙变窄,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表现。 辨病辨证分析:患者以“颈背部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痹证”范畴。患者为青年男性,阳有余而阴不足,阴虚生内热,平素饮酒,痰湿内生,湿热稽留关节、经络,气血郁滞不通,湿热邪侵袭督脉,邪气塞滞经络,以致颈背、腰骶骶部疼痛,晨僵明显。痰瘀痹阻脉络故脊柱强直变形。湿热熏蒸于内,则烦热、口苦,小便短黄,大便干。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为湿热之症。 诊断:痹证(强直性脊柱炎)。 证候:湿热痹阻。 治则: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名:四妙丸加味。处方:黄柏12g,生惹政仁30g,苍术10g,怀牛膝15g,萆薢10g,丹参20g,郁金12g,连翘10g,知母1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服6剂。 二诊(年03月10日):服上方后患者颈背、腰骶部疼痛减轻,但颈腰仍屈伸不利,烦热、口苦消失,食纳好转,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上方去知母、萆薢,加威灵仙15g,穿山甲15g,乌梢蛇15g,以通络止痛。处方:黄柏12g,生薏苡仁30g,苍术10g,怀牛膝15g,丹参20g,郁金12g,金毛狗脊20g,威灵仙15g,穿山甲15g,乌梢蛇1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服14剂。 三诊(年03月24日):患者颈背、腰骶疼痛缓解,但久行、久立后仍有不适感,晨僵基本消失,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治疗以补益肝肾,强健筋骨为主,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处方:独活10g,桑寄生12g,川续断10g,制首乌15g,杜仲15g,金毛狗脊15g,女贞子10g,怀牛膝15g,熟地黄10g,白芍15g水煎服,日1剂,服14剂。 四诊(年04月06日):患者颈背、腰骶疼痛消失,病情明显好转,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以上方颗粒剂,间断口服,控制病情。 按: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古人称之为“龟背风”“竹节风”“顽痹”“骨痹”“肾痹”,年中国国家标准《中医病症治法术语》将其归属于“脊痹”。一诊、二诊时,患者烦热,口苦,胸脘痞闷,小便短黄,大便干,辨证以湿热痰瘀互结为主,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选用四妙丸加味,二诊时湿热之象减轻,去知母、萆薢,加用威灵仙祛风湿,“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乌梢蛇、穿山甲等蛇虫类药物,辛能通络,咸能软坚,攻坚破积,活血祛瘀,解痉止痛三诊、四诊时,患者诸症减轻,但久行、久立后颈背、腰骶骶仍有不适,考虑乃肝肾亏虚所致,故方选独活寄生汤,以补益肝肾,强健筋骨,用药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先生在本案的治疗中先用以清热除湿,药后患者热象消退,再施补益,补肾固本是防治病情反复的关键。在组方选药时,补攻兼施,灵活变通,因而获效。 推荐中医课程:(上下滑动查看) 点击查看→李吉尚-骨旋移?单指定点复位法(速效正骨3-5分钟) 点击查看→董氏奇穴针灸特色疗法 点击查看→龙氏正骨+肌筋膜手法综合治疗脊椎相关疾病 点击查看→周嘉荣宗筋疗法 点击查看→唐世友祖传秘方膏药制作培训班 点击查看→石学敏院士等70位专家邀您参加(千人临床会议)中医特色手法、针法和专病、专治、专题交流 利用生物力学原理,通过患者自身发力,配合提气锁定关节,使筋骨各就各位,保持筋骨和谐稳定,从而痛点自然消失。 张一圣筋骨并用提气呵成点击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