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骨科脊柱组成功为一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手术治疗。 该患者为56岁男性,因摔伤导致颈6骨折脱位,脊髓不全损伤,并且有强直性脊柱炎(AS)病史30年,全脊柱完全骨化强直,加之既往体弱多病,出现脑梗塞后遗症,右侧肢体不利,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患者受伤后即发生四肢肌力明显下降、感觉丧失等颈脊髓损伤症状,经过颈椎制动、甲强龙冲击治疗后左侧肢体肌力恢复为4级,右侧为脑卒中后遗症侧。 针对患者复杂病情,史宗新主任带领脊柱组医护人员多次进行病例讨论,最终确定采用颈椎前路接骨板+后路侧块螺钉联合固定的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能完美重建颈椎三柱稳定性,是目前处理此类骨折的主流术式,但对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极高。此外,由于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需要将患者由仰卧位转换为俯卧位,因此也需要麻醉、护理等整个手术团队的高超技术及默契配合。为此,骨科脊柱组手术团队对手术全过程,甚至包括体位摆放、术中体位转换等细节反复进行了精细设计。 经过充足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按照标准的颈椎前入路体位,应把患者摆放在颈椎过伸位以充分暴露颈前方结构,但此患者伤前颈椎就已经强直在前屈位,且骨折端严重不稳,强行过伸颈椎势必会导致骨折端移位加重,颈脊髓损伤加重,因此,医生就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按照患者原有颈椎曲度进行体位摆放,然后由麻醉科进行经鼻气管插管全麻,以充分保证颈脊髓安全。 在完成颈椎前路骨折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后,先由麻醉科对患者进行术中唤醒,检查确认脊髓功能无损伤加重,再进行体位转换。因骨折端应力过于集中且患者严重骨质疏松,单纯前路内固定术后转换体位时有螺钉拔除、内固定失效的风险,为此,手术团队在史宗新主任的带领指挥下精诚合作,严格保持患者颈椎原有姿态,安全的完成了体位转换。在完成后路长节段侧块螺钉内固定后,患者颈椎的三柱结构都得到了完美重建,手术成功,术后患者颈脊髓功能较术前有了进一步的恢复。截止目前,患者恢复良好,于近日出院。 颈椎骨折在骨科临床治疗中并不少见,但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S),就为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危险,因为AS的患者具有以下特点:脊柱丧失活动性、僵硬、骨质脆,就像枯树枝一样,一旦骨折绝大多数都累及三柱,脊柱稳定结构完全破坏且移位明显,脊髓损伤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再一次体现出我院骨科医师团队与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的高超技术和默契配合,标志着我院骨科医疗技术在上新台阶。今后,我院骨科脊柱组将继续钻研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新项目、新技术,守护辖区百姓健康。 文字来源丨骨科于远洋 图片来源丨骨科于远洋 免责声明 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医院产科 24小时咨询/ 门诊咨询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30-16:30) 医院体检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