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困难气道患者光棒插管失败因素

时间:2021-4-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董媛媛 蒋明 钱邦平 顾小萍 马正良

,南京大医院麻醉科(董媛媛、蒋明、顾小萍、马正良);,南京大医院脊柱外科(钱邦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39(01):6-8.

DOI:10./cma.j.issn.-..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ORIGINALARTICLES

本文对60例曾行光棒气管插管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成功42例,失败18例)的气道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该类患者光棒插管失败的可能因素,以期更有效地对AS患者进行气道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年10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截骨矫形术的AS患者,ASA分级Ⅱ、Ⅲ级,Mallampati评分Ⅲ、Ⅳ级,气管插管都曾选用光棒,共计60例。性别皆为男性,年龄24~54岁。根据光棒插管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成功组(A组,42例),失败组(B组,18例)。

1.2 数据收集

采用统一的病例报告表对AS患者困难气道的相关临床资料逐一进行记录。包括:BMI、张口度、甲颏间距、全脊柱后凸最大角(GK)、颈椎活动度(CROM)、颈椎曲度。

1.3 插管方法

气管插管分别由4位熟练掌握光棒技术的中级职称以上麻醉医师完成。插管方式首先选用的都是光棒。光棒置于弹簧管内,并与导管前端平齐。根据AS患者特殊的颈前屈位进行光棒塑型,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2~4mg/kg、维库溴铵0.15~0.20mg/kg、芬太尼4μg/kg。两人3次以上光棒插管不成功即判定光棒插管失败。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张口度、GK及C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甲颏间距、颈椎曲度显著小于A组(P0.05,表1)。

2.2 光棒插管失败与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以60例患者光棒插管的结果为应变量,以甲颏间距、颈椎曲度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颈椎曲度(OR=0.39,P=0.)为导致光棒插管失败的危险因素(表2)。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光棒插管失败患者的BMI、张口度、GK以及CROM与成功使用光棒插管的AS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光棒插管的优势在于插管无需暴露声门,无需上提下颌,头颈无需后仰,是张口受限、CROM减低患者气管插管的适应证。本研究中,患者GK角度57°~°,平卧时头部距手术床距离35cm以上,导致光棒置入困难。采用患者下肢抬高、躯干放平或侧卧位体位,因GK角度增大而导致光棒置入困难的影响即可降低或不计。

而甲颏间距和颈椎曲度在两组患者的比较中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颏间距是评价困难气道的经典指标,本研究中,B组患者的甲颏间距与A组相比更小。值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zl/865423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