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医院风湿免疫科倡导和牵头,联合广州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风湿免疫科专家团队主办的第13届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联盟会议暨中国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 大会医院古洁若教授、医院周毅教授,医院杨敏教授、广州中医院林昌松教授、名誉主席医院余步云教授、医院汤美安教授、新加坡科技局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人类遗传学研究组组长JianjunLiu教授、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任魏正宗教授、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于清宏教授、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潘云峰教授、塔斯马尼亚大学蒙席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司磊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主任鲍春德医师、医院内分泌科科室主任吴文教授、医院临床免疫科主任吴振彪教授、广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文辉教授、医院谭志明院长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此次大会云集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我国风湿免疫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并通过网络视频互动形式,同步设立福建、广西、贵州、河北、海南、湖北、河南、江苏宁夏、云南、潮州、揭阳、高州、云浮和湛江共16个分会场。健风源平台为此次会议提供了全程的技术协助与支持。 会议全面集中在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其相关领域,以深度研讨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新理论和新技术为主题,围绕脊柱关节病的遗传学研究、免疫机制探索等诊断技术的运用,以及生物制剂治疗的新进展进行探讨,并就强直性育柱炎(AS)的热点问题及最新进展进行专题报告。 在大会中,大会主席古洁若教授回顾了过去一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各位专家也针对国际论坛会议发展方向、学习聚焦的重点及如何更好的发挥国际强直会议在诊断技术及药物临床研究方面的作用出谋划策。 第13届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联盟会议暨中国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论坛会议 在上午的第13届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联盟会议暨中国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论坛会议中,会议紧扣强直治疗新进展的主题,新加坡科技局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人类遗传学研究组组长JianjunLiu教授围绕《复杂疾病的遗传学研究:群体基因组学》,他高瞻远嘱的精彩演讲,深刻解释了以往、当下及今后遗传学研究的意义及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国际关节病研究的学科带头人美籍华裔Davidyu(余德恩)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如何诊断和治疗纤维肌痛》充分向与会人员阐释了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技术,以及如何规范化治疗,在场人员惊叹连连。 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蒙席斯研究所研究员LeiSi教授带来的《聚焦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为大家介绍了经济学研究的原则、典型案例分析,开启了与会者许多新的研究思路和兴趣。 上海交通大医院主任鲍春德医师通过《貌似AS的骨关节疾病——病例报告》课题做了精彩解析,使与会医护人员在今后诊断中更加注意疾病的本质特征。 医院临床免疫科主任吴振彪教授介绍了《强直性脊柱炎伴随葡萄膜炎的诊疗》等方面的治疗经验与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带动了现场的学术气氛。 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任魏正宗教授研究的课题是《脊柱关节炎治疗进展》,他在课题中对诸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共同探讨风湿病医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大会主席之一、医院古洁若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强直性脊柱炎伴随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和诊疗》的课题报告,形象生动的阐述了强直伴随并发症的规范治疗及其新进展。 年风湿免疫病高峰论坛会议 在下午的年风湿免疫病高峰论坛会议中,围绕风湿免疫病中的RA治疗,医院祁军医师对《RA(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治疗探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医院金欧教授演讲的课题《RF(类风湿因子)和ACPA(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对RA诊治的意义以及新型DMARD的临床价值》,他将宝贵的临床经验传授给现场的每一位专家学者、带领学员紧跟国际最新风湿病诊治进展,及时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于清宏教授就《伴有不良预后因素的RA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的问题,和与会人员共同探讨。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分享了新的课题:《Nsaids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使与会的专家学者收获良多。 医院骨科史德海副主任医师演讲的课题是《医用几丁糖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掀起在场人员的头脑风暴。 现场气氛热烈,在课题与智慧的碰撞中擦出学术的火花,在专家学者的点评讨论,共同学习的氛围中奏响学术之歌。 本次会议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形式多样生动。分会场的网络学术会议,通过视频连接实现远距离实时信息交流与互动,达到“零距离”的沟通效果;二是学术氛围浓厚。专家们分享的课题都紧扣会议主题,凸显出强直国际论坛会议的优势。也全面提高了风湿疾病同行间的学术交流范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临床医护工作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