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牛牛诗作牛地名农历牛

时间:2023-4-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N海都记者吴臻

即将到来的是农历辛丑年,按照生肖纪年的说法,年应该是农历牛年。十二生肖中牛为何排名“老二”?福建有多少“牛诗歌”“牛故事”?为何春天迎的是牛,而不是其他?……这一期的《慢读》,我们就来说说福建“牛”事。

为何生肖牛排第二?

早在先秦时期,典籍中就出现了十二生肖的相关记载。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两批秦代竹简,其中,《日书》里有关“盗者”的内容与十二生肖比较接近,如:“子,鼠也,盗者锐口,稀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关于生肖的排列顺序,自宋代以来有不少学者试图把这个谜团解开。

唐代韩滉《五牛图》(局部)(故宫博物院收藏)

说法一:以生活习性作息规律排序

如明代的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中说:“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其气则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说法二:十二地支甲骨文与生肖动物形象相对应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宋人洪巽,他在《旸谷漫录》中,将生肖分为阴阳两类:牛四趾,为偶;虎五趾,为奇;兔四趾,为偶;龙五趾,为奇……剩下的鼠和蛇,蛇无足而舌两分,可归入偶数类;鼠前足四趾,为偶,后足五趾,为奇,奇偶都有。明代学者戴冠更进一步对该观点进行解释,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分为今日之阳,鼠的前足趾为偶数,后足趾为奇数,正好与子时相配。古人将鼠列为十二生肖之首,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说法三:从古代天文学角度进行解释

明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引述王鏊的观点称:“二十八宿分布周天以值十二辰,每辰二宿,子午卯酉则三,而各有所象。”十二辰即十二地支,十二地支与二十八宿的对应关系是:子与女、虚、危三宿对应,因虚宿像鼠,故与子相应的生肖便是鼠;丑与斗、牛二宿对应,因牛宿像牛,故与丑相应的生肖便是牛。”

在古代牛肉并非“想吃就吃”

我们看《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都很爱吃牛肉。有人统计过,《水浒传》全书共有48处描写了吃牛肉的情节,其中最著名的桥段是武松到景阳冈饭店。

但是,在古代一般的百姓人家却不能吃牛肉,不是因为太贵,而是因为没几个人敢吃牛肉。作为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劳动力,耕牛是不允许私自宰杀的,否则就可能会被判刑,甚至“以命抵命”!

因为在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劳动耕畜和运输工具,是家庭的重要财产,是严禁被屠宰吃肉的。我国历朝历代都有立法明令禁止杀牛,保护措施颇为严厉。在西周,《礼记》中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只有祭天祭祖时才能杀牛享用。秦朝则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到了汉朝规定则更严了,律法规定“不得屠杀少齿”。随意屠杀正值壮年的牛甚至要“以命抵命”。

在隋唐时,私自杀牛至少判刑一年,杀两头以上项上人头不保,到了五代十国,规定民间耕牛死亡,牛皮牛筋全部上交朝廷,否则轻则打四十大板,重则抄家。南宋规定“诸故杀官私马牛徒三年”。明清时,规定不能杀害生命力旺盛的耕牛,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福建“迎春牛”信俗

在农业社会,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由此产生的牛崇拜,自周朝已肇其端。到宋代,福建已有成熟的春牛祭祀仪式。南宋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曾这样记载:“三山之俗,立春前一日,出土牛于鼓门之前。”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清代。清人周亮工《闽小纪》曾透露,当时福州人“观春牛”的地点在鼓楼区庆城路、闽王王审知的故宅前。仪式举办前,福州人会到闽王祠“乞”上一丸泥土,掺和到土堆里堆成“土牛”。待土牛成型,百姓便吹吹打打,抬着它依次向鼓楼、南街、东街等进发,热热闹闹游行一番。

宋代的福建人还生发出贴《春牛图》的习俗,对仪式进行简化。那时的《春牛图》以图为主,暗藏许多预示性的玄机。例如春牛一旁的执鞭牧人,当他没穿鞋且裤管束高时,代表该年多雨水;若他双足穿草鞋则表示这一年干旱。若他戴草帽,意即这一年天气阴凉;不戴帽则意味着炎热难耐。至今在泉州地区,每年必贴《春牛图》,但凡新娘出嫁、家人远行,都要备上几张《春牛图》置于提包内。

《春牛图》

福建历代“牛诗作”《病牛》最有名

在福建也有不少以传播牛文化为主题的文创园区。漳州有牛庄文创园,厦门也有牛庄文化馆,展馆由中国牛年百年大事记、牛文化展示、艺术牛展览、属牛名人馆、牛的精神品格、牛的科普知识、牛文化展示、牛与农耕文明、中华56民族牛展示、牛文化会所等部分构成。

在福州的乌山景区里,也有段与“牛”有关的故事。这里有一块石刻记录着李纲在福州的行踪:“参知政事孟庾宣抚闽部,按视城守回,邀嗣濮王仲湜、资政殿大学士李纲……会于乌石山之长乐台瑞云庵。绍兴壬子(年)正月二十一日。”

史载年,李纲自海南“蒙恩”北归,年,李纲携家人抵达福州,先寄居安国寺,后移居烟台山天宁寺(大约是今天仓前路一带)。到了年这一年,宋高宗赵构迁都杭州,南宋朝廷总算在东南站稳了脚跟。赵构此时又想起了这位几度沉浮的老臣李纲,想再次起用他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题刻中并没有记载这些“大人物”在乌山上说了什么,是为李纲遭贬鸣不平,或是商量抗金大计?李纲是否又重燃北定中原的大志?

这一次乌山议事之后,李纲离开福州赶往长沙,他装备和训练军队、造战舰募水军……但是,不久后宋金和约签订,李纲多次上疏抗金大计,均未被纳用。气愤之极的李纲,称病告老回到福州。这一年他写了一首传诵颇广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直至年,李纲抱恨逝世于福州仓前山椤严精舍,葬于怀安县桐口大嘉山南麓(如今闽侯荆溪镇光明村),终年58岁。

福州金牛山公园的

泉州“牛地名”最多

福建有不少动物地名,其中就有不少“牛地名”。以福州为例,有上百座山头是以动物命名的,可以凑齐十二生肖了,比如老鼠岗、金牛山、五虎山、兔耳山、天龙山、蛇冈顶、马岚山、羊尾山、白猴屿、白鸡山、吊犬山、乌猪山;还有以其他动物命名的山,比如蛾穴冈、鹰猫山、麒麟山、猫鼻山、北猫山等。

在福州,带“牛”的地名有牛眠山、春牛亭、金牛山、牛津街、牛头巷、石牛山、牛道山、牛弓街等。其中仅“金牛山”就有两处,一座在鼓楼区的洪山桥之西,据说此“金牛”原在金山寺之南的金锁江。《闽中记》记载:“昔有渔父垂钓得金锁,引锁尽,见金牛奔涌。渔者急挽至岸,牛断,犹得锁长二尺。”之后金牛沿闽江北驰,化作一座青山,故称金牛山。

清福州诗人魏秀仁曾在她的《台江竹枝词》写道:“三烺峰下摇橹秋,万玉潭边系钓舟。钓得金崎一金锁,不知锁尽有金牛?”诗中的“金牛”指的就是鼓楼的“金牛山”。

另一座在闽侯县祥谦镇峡南村北部,今乌龙江大桥的南桥头,形若金牛狂奔,隔乌龙江与彼岸的清凉山对峙,又称“狂牛岭”。在福州闽侯县大湖乡梧桐里,有一座山,因山上有巨石,牛面,故称“石牛山”。泉州德化“石牛山”景区,也因为山上一块石头长得像牛而得名。曾经有媒体对泉州“十二生肖”地名进行梳理,发现以“牛”命名的最多,数量为44处。

福州“水牛”曾惊艳世博会

在世博会历史上,福州漆器创造出许多传奇故事。年4月的一天,一艘来自中国的船只停靠在了塞纳河畔,船上载有福州运抵巴黎参加世博会的工艺品,这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大水牛”。

此时主办方已经开来大型吊挂车,岸上等候。然而,船靠岸时,他们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船上的中国人一手拎着“大水牛”的牛脚,就轻松地把牛从甲板上抬下来了,围观者都十分惊讶。

据传,参展时很多人怀疑这“牛”是纸糊的,没有什么价值。于是参展者把这“牛”泡在水里,一个星期后大家发现这“牛”丝毫未变,而且颜色更加透亮了,赞叹不已,这头“牛”也博得了这一届博览会的大奖。

这头“水牛”就是福州的脱胎漆器,运来参加世博会的,质地轻巧是它的特点之一。这头用脱胎漆器制作的巨大“水牛”只有10多斤重。各国客商怀着好奇心打听“大水牛”的制作工艺,福州漆艺名声大振。

编辑:郭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zl/865459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