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规范中国nbsp2型糖尿

时间:2016-11-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1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三级预防概念一级预防的目标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延缓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2型糖尿病防治中一级预防的策略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干预策略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高低主要取决于危险因素的数目和危险度,有些因素不可改变,另一些是可改变的(表6)。近年来的多项Meta分析提示,他汀类药物与糖尿病发生风险轻度增加相关,但其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获益远大于这种危害。由于公共卫生资源的限制,预防2型糖尿病应采取分级管理和高危人群优先的干预策略。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筛查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应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不同进行分级管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全人群中通过血糖检测筛查糖尿病前期患者或系统性地发现其他高危人群不具有可行性,所以高危人群的发现主要依靠机会性筛查(如在健康体检中或在进行其他疾病的诊疗时)。糖尿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水平。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可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成年人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在上述各项中,糖调节异常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0%的糖耐量减低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a.年龄≥40岁;b.有糖调节受损史;c.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d.静坐生活方式;e.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f.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g.高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mmHg=0.Pa)],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h.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35mg/dl)、甘油三酯≥2.22mmol/L(≥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i.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j.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k.多囊卵巢综合征(PC0S)患者;l.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儿童和青少年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在儿童和青少年(≤18岁)中,超重(BMI相应年龄值、性别的第85百分位)或肥胖(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95百分位)且合并下列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a.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b.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病、高血压、血脂异常、PCOS);c.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糖尿病筛查的年龄和频率:对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论年龄大小,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从10岁开始,但青春期提前的个体则推荐从青春期开始。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糖尿病筛查的策略:在具备实验室条件的医疗机构中,宜对就诊和查体的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糖尿病筛查的方法:空腹血糖检查是简单易行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行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暂不推荐将HbAlc检测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3普通人群的糖尿病筛查对于普通人群,为了提高糖尿病筛查的有效性,应根据糖尿病风险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糖尿病筛查。4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糖耐量减低人群接受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可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国大庆研究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推荐患者增加蔬菜摄人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人量,鼓励超重或肥胖患者(BMI25kg/m2)减轻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mm的中等强度活动;生活方式干预6年,可使以后14年的2型糖尿病累计发生风险下降43%。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推荐个体化饮食和运动指导,每天至少进行30mm有氧运动和阻力锻炼,目标是体重减少5%,脂肪摄人量〈总热量的30%;该研究平均随访7年,可使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下降43%。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DPP)研究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推荐患者摄人脂肪热量25%的低脂饮食,如果体重减轻未达到标准,则进行热量限制;生活方式干预组中50%的患者体重减轻了7%,74%的患者可坚持每周至少mm中等强度的运动;生活方式干预3年可使糖耐量减低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随访累计达10年后,生活方式干预组体重虽然有所回升,但其预防2型糖尿病的益处仍然存在。此外,在其他国家的糖耐量减低患者中开展的研究也同样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性。本指南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并定期随访,给予社会心理支持,以确保患者的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长期坚持(定期检查血糖;同时密切







































甲状腺肿大的常见病因有几点
呼吸系统疾病系列宣教之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yf/865343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