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常识中医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时间:2017-10-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医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在督脉脊柱段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上隔药灸的中医外治特色技术,依据本病病位在督脉,基本病理为肾虚督空,和《素问?骨空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病在骨,焠针、药熨”的理论而创立。本疗法充分发挥经络、腧穴、艾灸、药物的综合作用,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调和阴阳的功效,对于AS的治疗具有其它单一疗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之为大偻、脊痹。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本病发病率在国内为3‰,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5-10:1,发病年龄的高峰期通常为20~30岁左右,严重危害青壮年的身心健康。

主要表现为腰痛、僵直3个月以上,活动后改善,休息不能改善。初始为腰骶、大胯部疼痛、僵硬,继而沿脊柱由下而上逐渐蔓延至胸椎、颈椎(少数由上而下),或表现为生理弯度消失、僵硬如柱,俯仰不能;或见腰弯、背突、颈重等;或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骶髂关节炎或单侧骶髂关节炎

二、中医铺灸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先天不足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根本,后天感受外邪与内伤则为发病的诱因,HLA-B27阳性(包括不同的亚型)的体质是发为AS的载体,所以说肾虚督空是该病的病理基础,再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治疗是否得当,病情出现不同的转化,表现出不同的证候,而证侯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

1

铺灸简介

“铺灸”有的地方又叫做长蛇灸,是艾灸治疗方法的一种。在治疗部位先做适当的穴位点按(开穴),在相应部位撒上针对性的药粉,在药粉上面铺一层生姜饼,生姜饼上放置艾绒,点燃之后再做隔药灸。也就是在艾灸的基础上加了点穴和外用的中药。治疗作用包括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等多种治疗的综合优势。可以起到补肾温阳、驱寒壮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功效,并对全身体质有调整作用。

2

强直性脊柱炎铺灸的主要治疗部位:

(1)整条脊柱(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身诸阳,督脉可以治通全身经络。通过铺灸督脉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发挥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抗御病邪,调整虚实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2)脊柱旁(华佗夹脊经、膀胱经)。

(3)各关节处:颈、肩、腰、腿、等各部。

3

药物组成

由三层药物组成,下层是中药细粉,中层是生姜泥,上层是艾绒。

1

中药粉根据不同的性质,由不同的中药药方组成,有温经除痹方、通络活血方、健脾除湿方、温肾壮阳方、调经止痛方等等。同时,通过药物的寒热温凉的特性,弥补了艾灸疗法偏于温热的不足。

2

生姜泥具有发汗解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可杀菌消炎、抗病毒、促进新陈代谢、抗过敏、止痛、增强人体抵抗力。

3

艾绒可借火的温和热力,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然后再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活络,活血逐痹,祛寒除湿、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能通调十二经气血。

4

操作时间和疗程

每次治疗1-3小时,3-7天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通与传统艾灸方法相比,“铺灸治疗”的艾灸面广,刺激部位为多经多穴组合应用,艾炷多、火力足、温通力强。

三、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优势

铺灸具有治疗时间长、作用持久、疗效可靠,且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一般治疗2—3次即可达到明显减轻病痛的效果,相比药物治疗具有治疗次数少、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前期临床研究证明,铺灸能升高脑内β-内啡肽的含量,下调HLA-B27等位基因的异常表达,控制炎性物CRP、ESR,调整T细胞亚群及Ig,平衡细胞免疫机制,降低ALP、CK,修复骨破坏,改善脊柱侧弯及凹凸畸形,控制疾病的进展,从多点位治疗AS,而且无伤害,避免了非甾体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不良反应,谓之绿色疗法。

四、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注意事项

(1)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多吃植物蛋白,如大豆、花生、青菜等等。

(2)忌食:腥、膻、辛辣、油腻及寒凉食物,如酒类,水产品,羊肉、鸡肉、狗肉,黄瓜、韭菜、香菜、辣椒等。

(3)患者需要自带姜3斤-5斤。

(4)治疗后注意保暖,不要喝凉水,洗冷水澡。

2、禁忌症

(1)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的,或崩漏的女性患者;

(2)有严重的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及过敏体质、高血压者;

(3)关节严重畸形活动不利的患者;

(4)不适合不能久卧的患者。

就诊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yf/865379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