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骨质疏松

时间:2018-8-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可累及中轴和外周关节、眼、皮肤粘膜甚至内脏的慢性进展性炎症性风湿病,青壮年夜间或晨起腰背痛是其较为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此外,交替性臀痛、足跟足底部肿痛、下肢大关节受累为主的关节肿痛以及复发性眼前葡萄膜炎也是常见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疼痛,患者肯定都懂:病情长期拖延,炎症持续失控,导致关节破坏和脊柱融合而致残疾畸形,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应该也懂;只是,强直性脊柱炎可以导致严重骨质疏松(OP)并继而发生脆性骨折,或者您并不了解。

骨质疏松症——AS患者骨骼未老先衰的罪魁祸首

骨质疏松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

主要见于女性绝经后、老年人,少数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继发性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病、慢性肾病、消化系统和营养性疾病、血液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长期制动、器官移植术后以及药物性骨质疏松等。

骨质疏松常被称作“静悄悄的流行病”,它常在不知不觉间发生,除了部分患者出现骨痛、脊柱变形之外,大多没有症状,往往是直到意外比如骨折发生后才被人重视。

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痛

可表现为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脊柱变形

表现为身长缩短和驼背,椎体骨折也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

多数为非外伤或轻微外伤所发生的骨折(脆性骨折),是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小于站高处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疼痛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变形、骨折可致残,使患者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增加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增加死亡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追根溯源——AS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

AS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首先

炎症本身会导致骨质疏松,炎性细胞因子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出现骨量流失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肌腱附着点和滑膜炎症可能会导致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这些细胞因子对于骨代谢的有害作用已经得到证实,其机制在于致炎细胞因子抑制成骨细胞,增强破骨细胞的作用,导致成骨作用减弱而破骨作用增强,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其次

因炎性疼痛导致活动量下降、户外活动减少也进一步增加了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

最后

最后,疼痛导致胃纳下降、抗炎药物对胃肠道的损伤以及某些AS治疗药物如皮质激素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钙的摄取或者干扰骨代谢,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

总体而言

炎症是AS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罪魁祸首,如果没有炎症,上述所有的影响因素几乎都可以轻松消除。

防与治——AS患者如何拒绝骨骼的“未老先衰”?

AS患者由于持续炎症作用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并不是每个AS患者都会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导致脆性骨折,关键在于如何及早进行有效的预防。

首先

AS患者要维持相对正常的骨量,最重要的是积极控制炎症,只要炎症控制稳定了,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大部分会消除,出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自然会下降。

另外治疗过程中尽量防止损伤胃肠、避免使用皮质激素并适当补充钙剂也是预防出现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对于已明确存在骨质疏松的AS患者,则应严格加用抗骨质疏松治疗。

其次

AS患者应该坚持积极的体育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散步、打太极拳、运动操、游泳等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期锻炼有利于骨量的维持,但运动锻炼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切记避免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以免因外伤导致骨折。另外,适当的阳光照射也有利于人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从而促进钙的吸收,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再次

AS患友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多食用鱼、虾皮、海带、牛奶、骨头汤、鸡蛋、豆类、芝麻、绿叶蔬菜等食物。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不喝或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对防治骨质疏松也有一定作用。

最后

由于骨质疏松在发生骨折前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即便有轻微症状也容易被AS本身的表现掩盖,尤其对年轻的AS患者而言更容易被忽略。所以,定期测量骨密度,明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不但可以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也可以避免因为再次骨折而产生额外的医疗支出,从长远来说,其实还可减少医疗费用。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我们将竭力解答您的疑问!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yf/865393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