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肠促胰素概念药物(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积累了更多临床经验;肥胖成为焦点之一;减重手术也成为了治疗糖尿病的手段之一;治疗上更加强调个体化。 下面就中国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一一解读: 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根据中国特有的糖尿病风险评分表,总分≥25分者应进行OGTT筛查(详细评分标准点此查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目前不推荐HbA1c作为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而是继续沿用了WHO标准。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的变动 总体上血糖和血压的控制目标更宽松而血脂更严格。FBG目标改变为4.4-7.0mmol/L;血压目标为/80mmHg;新增TC的控制目标为4.5mmol/L;合并冠心病的患者LDL-c控制目标为1.8mmol/L。 高血糖治疗路径的变化 对生活方式的干预贯穿了治疗全程,与国际路径不同的是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和促胰岛素分泌剂同为一线用药。新指南取消了二三线的备选路径,DPP-4和GLP-1分别由二线和三线备选正式进入二线和三线的主要治疗用药(点此查看详情)。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仍为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但药物治疗中增加了DPP-4及GLP-1的新依据。 胰岛素治疗方面则增加并强调了预混胰岛素的使用。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后HbA1c7%的情况下,可起始预混胰岛素每日1-2次治疗方案。此外,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则可使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注射(见图1)。 图1.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路径 另外,指南新增了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见图2)。新诊断2型糖尿病HbA1c9%或FBG11.1mmol/L就可以开始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且明确规定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时间为2周-3个月,治疗目标为FBG3.9-7.2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达标且临床缓解的患者可以作为再次治愈的患者定期随访,血糖再次升高者(FBG7mmol/L,2hPPG10.0mmol/L)应重新开始药物治疗。 图2.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强调低蛋白饮食;血糖控制目标更个体化;血压控制目标更改为/80mmHg;GFR降至15-20ml/min或血肌酐水平超过5mg/dL时应积极准备透析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强调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每1-2年进行一次回访检查,轻度病变患者每年1次,重度病变患者3-6个月1次。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其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体征,不再强调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新增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诊断分层的研究结果,强调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筛查,病程长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每隔3-6个月进行复查。但目前对DPN仍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 血管病变:新增下肢缺血性病变的三级预防流程,更加骨性关节炎与您息息相关今日头条绥宁村民被眼镜蛇咬伤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