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结缔组织病,病变主要累及关节和肌肉肌腱附着处,临床表现以中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晨僵为主,最常见于舐髂关节。随着疾病进展,病变可累及全身关节,造成骨性强直、僵硬、畸形、活动受限,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早期治疗配合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但是由于对AS的关节外症状认识不足,临床诊疗中经常会误诊、漏诊,耽误早期治疗,疾病进展造成不可逆的畸形残疾,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这里总结了临床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特殊发病类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髋关节疼痛 13岁的男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髋部疼痛1年余,起初考虑为生长性疼痛,未予重视,后疼痛渐加重,医院诊治,查HLA-B27为阴性,考虑有股骨头无菌性炎症、髋关节结核、髋关节炎等可能,一直未能明确诊断,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追问病史发现其髋部疼痛多以早晨、上午较明显,活动后能稍缓解,详细查体见:患者体格消瘦,轻度驼背,腰前屈受限,指地距约20cm,右侧髋关节稍僵硬、活动受限,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侧“4”字试验阳性,双侧骶髂关节均有明显叩击痛。怀疑疼痛、活动受限并不是由髋关节病变引起,后行骶髂关节MRI检查发现双侧骶髂关节炎n级,确诊为AS.2 关节肿胀、积液 16岁的青少年男性,反复右膝关节疼痛、肿胀2月余,出现关节积液2周。既往于外院诊断为“膝关节扭伤”,消炎镇痛、理疗等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而加重。查体见:右膝关节明显肿胀,活动受限,浮髌试验(+),“4”字试验(±),骶髂关节有叩击痛,指地距约15cm;血沉(ESR)llOmm/h.该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膝关节扭伤有所不同,而部分青少年的强直性脊柱炎又以膝关节炎为首发表现w,因此怀疑有AS的可能,骶髂CT检查后最终确诊是AS.3 跟腱炎 20岁的在校大学生,运动后出现足跟痛3个月,疼痛进行性加重,跳跃等活动时尤甚,核磁共振检査诊断为跟腱炎,按跟腱炎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再查发现腰部前屈略受限,指地距8cm,双侧直腿抬高试验(一),双侧4字试验(±),骶髂关节有叩击痛。追问病史,患者1个月前开始出现腰部酸痛,晨起明显。抽血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进一步行骶髂CT检查,确诊实为AS.4 虹膜炎 25岁的工人,半年前工作后出现双眼畏光、流泪,逐渐加重出现双眼疼痛、视力减退,医院诊断为虹膜炎,予对症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其后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理想,现因“发热伴腰部酸痛不适”前来就诊。然而在详细查体时却发现:患者双侧4字试验强阳性,骶髂关节也有明显叩击痛;辅助检查又提示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经CT检查发现其实为AS5 结肠炎 50岁,中年男性,反复腹痛腹泻20余年,泻后痛减,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等不适。曾于外院诊断为结肠炎。详细询问发现,患者除了腹泻症状,有时会出现下腰部隐痛,稍伴僵硬感,而且晨起明显,活动能有所缓解。查双侧直腿抬高试验(一),左侧“4”字试验(+),右侧4字试验(±),腰部屈伸活动轻度受限,骶髂关节有叩击痛。骨盆平片上还发现双侧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模糊不清;CT确诊为AS.通常来说AS常见于青年男性,而中老年人的AS很少M,且该患者又以腹泻为主要症状,中轴关节受累症状不明显,很容易漏诊。后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腹泻次数减少,腰痛缓解,随访病情无反复,维持治疗方案,嘱其每日坚持功能锻炼。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最常侵及骶髂关节,故患者常有腰痛、晨僵、活动受限等症状,而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骶髂关节炎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X线因为检查方便,价格低廉,速度快,较为常用,但并不能清楚显示骶髂关节炎的病变,早期诊断敏感性低,有一定的局限性。而CT检查分辨率高,层面检查不受其他组织结构干扰,能观察到细微的骶髂关节病变情况,有助于准确判断骶髂关节炎的程度分级,利于早期诊断。此外,MRI对软组织成像效果更好,可以发现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和滑膜炎等早期急性炎性改变。因此,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X线往往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使用,确诊主要依靠CT和MRI检查,特别是对疑似AS患者建议尽早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不过,有些AS患者起病初期没有腰痛、晨僵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是表现为外周关节、肌腱、消化系统病变或眼损害等,经常会被误诊,治疗效果往往不好,最终通过详细査体和影像学检查才发现是AS,按AS治疗有效。但是,AS的病变是不可逆的,临床上的治疗只是控制疾病进展,而对已经造成的僵硬、畸形等办法很少,一旦误诊、漏诊就可能耽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End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年6月第24卷第6期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 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 往期精选 从骨治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