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超过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近百万例患者都采用过益赛普、类克、恩利等生物制剂治疗。相比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碇等免疫抑制剂,益赛普、类克、恩利等生物制剂暂时控制病情效果更为明显。虽然医学界对于生物制剂的应用已经日渐成熟,但是多数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于生物制剂却不并不十分了解。 生物制剂比较传统治疗有何优势? 随着生物制剂的使用,AS的预后大为改善。生物制剂根据其作用的靶目标可分为很多种,临床应用较成熟的为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故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TNF抑制剂多指TNF-α抑制剂。 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的问世为风湿科医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添了一把“利器”。在过去的十年中,TNF抑制剂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不仅在早期控制炎症,还可以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这类药物可以明显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与僵硬,是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较好、起效较为迅速的药物。 但是根据年医学界的临床调查显示,在我国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中,目前临床上生物制剂的使用率已经不足1%!这是为什么? 深度解析生物制剂临床使用率下降背后的原因 沈阳京城强直性脊柱炎研究院的专家解答:造成生物制剂无法覆盖更多患者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 1是治疗方案的选择需基于患者病情和患者意愿。虽然生物制剂对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曾被认可,然而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生物制剂治疗依从性可能较低。其用药特性决定了患者需长期、规范化、系统性进行治疗,任何一种客观因素都可能影响其远期疗效。 2是随着国内专科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微创诊疗技术的新进展给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来更多选择,生物制剂不再像早年那样是患者唯一的“救命稻草” 同时,多数患者担心,抗肿瘤坏死因子的过度抑制可导致各种感染及副作用。TNF-a在慢性炎症疾病中是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但TNF-a又是一个特异性不强的炎症因子,在所有炎症反应都有作用,所以抑制TNF-a也有副作用,由于免疫力被抑制,患者也需要定期注射各种疫苗。 温馨提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待生物制剂,多数患者仍持谨慎理智的态度。确实,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此类的免疫系统疾病来说,生物制剂虽然在病情的控制上效果显著,但是对于疾病本身的治疗还是无能为力。想要达到真正的临床治愈,更为科学、规范的诊疗手段,医疗体系才是医患应该追寻的共同目标。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