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头费里尼八部半 文 费里尼 年11月2日,上海。一艘“豪华客轮”静静停在上海某江边码头。太阳在修葺一新的船体上抛出锃亮的光。远处,疑似外滩海岸轮廓线中的某幢建筑影影绰绰。 “民主三号”,即将完成最后的修复。一年以前,诞生于抗战期间,由四川民生公司等私有企业共同投资、先后名为“信泰”、“江泰”的这艘轮船刚被命名为“民主三号”,往来于上海和宁波之间。半年前,这艘层高五层、排水量吨的“庞然大物”在海难中整体沉入长江底。 解放日报记者赵立群在65年前11月的这一天,定格了“民主三号”重装上阵前的影像。2个月后,“民主三号”复航。本文今天要讲的,是一段足以载入世界海难史的传奇故事,以及一位当年的著名电影明星在“民主三号”上留下的最后身影。 年4月16日下午四时许,“民主三号”驶离上海,前往宁波。当日,全船搭载乘客人,其中有在上海参观学习完毕返回宁波的解放军官兵余人,另有上海人余名,剩下的全部是宁波人,船上另载有货物3余件。次日凌晨3时,行驶至金塘岛西北海域,因天气原因偏离航道触礁。但因解放军官兵施救得当,乘客全部获救,无一伤亡,堪称世界海难史上的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的主要动因是船上的余名解放军官兵,而其中居功至伟的是其中军衔最高者——时任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政委、大校李长如。各种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录中,不同程度为我们描摹出一名职业军人的果敢如何在危机关头力挽狂澜—— 事发后,李长如第一时间赶到驾驶室,通过广播安慰惊慌失措的乘客,并承诺“海军马上就会派军舰来救大家”;命令全体解放军官兵组成人墙,将群众围在中间,防止风浪侵袭;坚决否决“民主三号”船长用密码发报,令其用国际通行的SOS明码向周边船只求救。 “民主三号”触礁后,船只在很短时间内即倾斜成45度,但仍可缓慢前行。17日凌晨4时许,水已漫至第四层。此时,两艘经过的机帆船接走了所有妇女儿童。凌晨5时左右,接到明码呼救的20余艘解放军舰艇以及一艘荷兰籍货船赶到现场,最终全部乘客获救。 名解放军官兵坚守到了最后一刻,而他们中最后在甲板上留下脚印的,正是李长如。人员撤离不过须臾,“民主三号”沉没。 李长如几年后晋升为少将,曾任北海舰队政委,2年去世,享年84岁。 年4月16日下午,“民主三号”离开上海十六铺码头,刚出吴淞口,就扎入了茫茫迷雾中。如此的意象,加之真实事件中令人动容的英雄气质,深深打动了上影厂著名电影演员石挥。在年元旦“民主三号”打捞出水、修葺完毕复航后,他上船体验生活,并在次年执导完成电影《雾海夜航》。但在电影中真实出镜的不是“民主三号”,而是上海海运局提供的“民主十二号”轮。 《雾海夜航》的面世,成为压垮石挥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继续行驶在茫茫雾海中的“民主三号”,也见识了这位“话剧皇帝”的最后身影。 多年以后,我采访石挥的好朋友牛犇先生,他回忆起这部电影时依然激动不已:“石挥聪明啊,参考了《冰海沉船》的路子,但里边的英雄主义却是我们自己的!” 就在石挥带领摄制组往返上海与舟山之间,精心拍摄《雾海夜航》时,文艺界反右大幕已悄然拉开。石挥赤子之心,不识“阳谋”之吊诡,拍摄间隙抱着向上提意见改进工作的积极态度,在报章呼吁重视“中国电影传统”,石挥的文字生动犀利:“干部看到了上级,卑躬屈节,前面的衣襟长了二寸;干部见了下级,昂首阔步,后面衣襟长了二寸。” 《雾海夜航》尚在剪辑中,即引起巨大争议。该剧角色中有一名自私自利的干部,石挥因此被斥之“污蔑党的干部、歪曲党的形象”而遭到批判。年前有“话剧皇帝”之誉的石挥的“星途黯淡”其实从《雾海夜航》之前的几部作品的“评价”即可看出端倪——自编自导自演的《我这一辈子》,“歪曲劳动人民形象”;《关连长》,“丑化人民解放军形象》…… 《我这一辈子》剧照,右为石挥 《关连长》剧照 如果说“来自上边”的叱呵尚能令石挥百折不挠借机释怀,那几位昔日“志同道合”的好友在批判会上对他的攻讦,则令其几近崩溃。目前没有找到史料记载在石挥生前的两次批判会上,他的同僚们究竟说过些什么,但从石挥年12月突然宣告“人间蒸发”之后,几名大家非常熟悉,在日后的风波中同样渡尽劫难的“艺术家”发表在报章的文字,多少能说明些什么—— 年12月,《文汇报》发表长篇批判文章《石挥的“滚”的艺术和他的“才能”》,署名“赵丹、瞿白音”,文章说石挥充满没落阶级感情、自我吹嘘、挑拨投机、卖弄低级趣味、歪曲人物形象、“给正面人物鼻子抹白粉是他惯使的拿手好戏”; 年1月23日,名导演张骏祥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石挥是电影界极端右派份子》; 年第一期《中国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乌鸦与麻雀》的导演郑君里著文:《谈石挥的反动的艺术观点》,称“石挥根本算不上演员,而是一个卖弄‘恶性海派噱头’的‘戏油子’他的戏包里装的全是破烂,‘其中不少的一部份是他青少年时代整天价逛天桥捡来的流氓地痞、九流三教的货色,应有尽有’”。 年12月的一天早晨,石挥新婚不久的妻子、出身京剧世家的名角童葆苓有外宾接待任务出门,临别时石挥一反常态热吻妻子。之后,石挥穿上棕灰色呢大衣离开淮海路的家,赶往上影厂,参加批判他右派言行的第二次批斗会。 石挥与周璇曾有一段情 石挥还是著名话剧演员于是之的舅舅 会场出来,他问好友、上影厂导演沈寂:“怎么样,看样子情况不大好吧?”沈寂安慰:“不会怎样,顶多批判会开一下就完了。”石挥又说:“不,至少以后不能演戏了,完了,完了……”这是石挥留给朋友的最后的话。 这天之后,石挥从上海滩失踪。仅有证据证明这天下午他途经陕西南路一家银行,给远在北京的老母亲汇了一笔钱。 石挥人间蒸发一年多之后,“民主三号”再度遇险。年的正月初三,正是一年当中的最低潮位期,“民主三号”行驶至宝山附近海域与海底沉船的支柱相撞,船只进水。由于调度得当,加之创口不大,船安全将乘客运抵宁波港,再返回镇海口成功抢滩,避免了船难的再次发生。 年5月,一具面目全非的男尸被冲上南汇海滩。法医根据臼齿牙科就诊记录,判定此人就是17个月前失踪的石挥。牛犇对我说,事后有“民主三号”轮的船员回忆起曾在当天下午看到石挥上船,并且上前打了招呼。因《雾海夜航》剧组体验生活在“民主三号”,石挥本人又是上海滩大明星,非常惹人注目。 这位或许是石挥生命中最后的目击者还记得,石挥身穿深色大衣,一言不发,长久地靠在船舷,凝望迷雾中的江水。 在石挥的好友、当年曾同居一屋的黄宗江的回忆中,初见石挥的那一幕无疑令人深刻。黄宗江说:“石挥,说实话我本不想同你住在一起,你这个人,太冷!”石挥冷冷地回答:“我刚到上海时,一个好朋友告诉我‘人人都是王八蛋’!”黄宗江说:“人总有好人吧?”“那也要先把他当王八蛋!你也是王八蛋,我也是王八蛋!” 未知在多年后的批斗会上,石挥的脑中是否闪回过初见黄宗江的那几帧画面,以及那几句锋利的画外音“人人都是王八蛋!”。 石挥年出演的《假凤虚凰》海报 石挥的遗孀童葆苓多年后嫁人移居纽约。7年,她回国参加石挥去世五十周年纪念,提及石挥生命最后阶段的感喟:“没有死过的人是不知道死的快乐在哪儿,同样,也只有活著的人,才明白活著是多么的痛苦!” 当年,当天津人石挥从批判会现场下来时,曾非常海派地连呼两声:“结棍!结棍!”继而和友人吐槽:“我这个样子,不是连蹬三轮的都不如了吗?!”多年以后,在回忆起老友时,牛犇异常深沉地说了一句:“这是个极其自尊的人。” 年12月,寒夜,一个42岁的男人悄无声息地跨出船舷,没入冰冷江水。“民主三号”破浪向前。 夜航茫茫。和这艘船只有关的故事,自此再无传奇。 原标题:《雾海夜航,65年前的海难奇迹 八部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