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与脾胃的关系

时间:2021-5-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皮肤科专治医院 http://pf.39.net/xwdt/150707/4651553.html
一、脾胃运化受纳,滋养筋骨

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能运化水谷,产生精微,转化为气,通过脾主升的功能,将气上输到上焦,然后通过肺气的宣发,将气散布全身,滋养皮肤、肌肉、骨骼。也正因为脾主运化,是气血精液运化的枢纽,当人体出现筋骨病变时,也就依赖该功能,通过运化充足的气血精液,滋养受损的筋骨,促进筋骨的修复与再生。在AS的发病过程中,肿胀、疼痛和僵直为三大主症。疼痛与僵直都是筋骨肉失去濡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不通则痹。肿胀则是因为“湿盛则肿”,湿性重浊、趋下、黏滞,常与痰瘀凝结,故关节肿胀必见湿邪。若脾胃强盛,受纳运化之力强,则可使肿胀、疼痛、僵直祛除。

二、脾胃主肌肉,保护筋骨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曰:“脾病则四肢不用……四肢不得察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可知脾失健运,水谷精微无法到达四肢,经络脉道流行不畅,筋骨肌肉无法得到滋养从而废退失用。AS晚期患者常表现为神疲肢倦,四肢肌肉无力,由此判断AS晚期患者脾胃功能。倘若脾胃健旺,正气充足而邪不可留,脉道通利,气得以煦,血得以行,筋骨得以滋养,则可使肌肉强壮,保护筋骨。

三、脾升胃降,稳定筋骨

脾胃居中为其余脏腑之气升降的枢纽,脾助肝肾之气升,胃通心肺之气降。正因为脾升胃降,这样不仅能保证五脏六腑位置的相对稳定,还能保持筋、骨、肉等位置的相对稳定,使其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完成各自的功能。AS晚期患者整个脊柱会变成僵硬的弓形,向前屈曲,此为筋骨肉位置发生变化。因而顾护中土,使脾升胃降功能稳定,进而稳定脊柱及各关节,避免脊柱关节进一步发生变形。

四、谨防“思伤脾”

由于病程漫长和生活经济负担,AS患者更容易焦虑、抑郁与易怒。”中医学认为,思伤脾,怒伤肝。一旦思虑过度,会使气机郁结,影响脾胃升降功能,清气下陷、浊气不降,筋骨肉得不到滋养,体内浊气无法排出,从而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四肢乏力等症状。而怒伤肝,肝气郁结,木盛而克土,本来邪气入侵使得中土不固,土偏弱,此时再增克土之力,使得脾胃更加虚衰。所以在AS的治疗中,加强心理疏导是必不可少的,消除患者悲观心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治疗依从性,逐步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与决心。

五、保护脾胃,防治“毒性”

目前,AS治疗一般以长期服用中西药为主。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提到:“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提倡运用虫类药物搜剔络脉、松透病根,故后代医家多用虫类药物治疗顽症沉珂。然虫类药药性多燥,多用易造成脾胃阴虚。西医学中,非甾体抗炎药是目前治疗AS的一线用药;但有一定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能通过局部和全身作用引起胃肠道损伤。在临床使用中药或西药治疗的同时,应保护脾胃、顾护中土,减少对肠胃的刺激,降低胃肠道并发症,保护脾胃功能,使药物吸收更好。

编辑:侯鸿宇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uziys.com/jbzl/86542839.html
------分隔线----------------------------